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Google开源LangExtract,让非结构化文本秒变结构化数据,大幅提升信息提取效率与准确性。 核心内容: 1. 声明式抽取方式: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定义任务,确保结果可追溯 2. 跨领域应用:医疗、金融、科研等多场景实战表现优异 3. 智能约束机制:利用LLM强制输出标准格式,避免传统模型缺陷
 
                                
在当今这个数据驱动的时代,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其实都藏在非结构化的文本里——比如临床病历、冗长的法律合同,或者用户反馈的讨论串。从这些文档中提取出有意义、可追溯的信息,一直以来都是技术和实践上的双重挑战。
最近,Google AI 推出了一款新的开源 Python 库,叫做 LangExtract,就是冲着解决这个问题来的。它利用像 Gemini 这样的大语言模型(LLM),实现自动化信息抽取,而且特别强调结果的可追溯性和透明性。说实话,我看到这个工具的第一反应是:这正是我们在做文本结构化时常常需要但又不容易实现的东西。
LangExtract 允许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再配上几个高质量的“示例”(few-shot examples),来定义自己的抽取任务。也就是说,你可以明确告诉系统:我想抽哪些实体、关系或事实,输出要什么结构。这一点对开发者和数据分析师来说非常友好。
更重要的是,每一个被抽出来的信息,都会直接关联到原文中的出处。这意味着你可以回溯、验证,甚至做审计。在医疗、金融这类对准确性要求极高的领域,这种可追溯性是非常关键的。
这个工具不只停留在演示层面,它在真实场景中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比如:
我自己试了一下用它处理一段文学文本,发现它的输出不仅结构清晰,还能准确标注出每个信息来自哪一句话,体验感确实不错。
LangExtract 背后由 Gemini 驱动,同时也支持其他 LLM。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能强制输出符合你定义的结构(比如标准的 JSON 格式)。这样一来,结果不仅是准确的,还能直接接入数据库、分析系统或下游 AI 流程。
传统 LLM 经常存在“幻觉”(hallucination)和输出格式不稳定(schema drift)的问题,而 LangExtract 通过结合用户指令和原文内容,把输出“锚定”在真实文本上,有效缓解了这些问题。
我记得以前做类似项目时,光是写个可视化脚本就要花半天,现在 LangExtract 直接内置了这个功能,省了不少力气。
安装只需要一行命令:
pip install langextract
下面是一个从莎士比亚文本中提取人物、情感和关系的小例子:
import langextract as lx
import textwrap
# 1. 定义提示词
prompt = textwrap.dedent("""
Extract characters, emotions, and relationships in order of appearance.
Use exact text for extractions. Do not paraphrase or overlap entities.
Provide meaningful attributes for each entity to add context.
""")
# 2. 提供高质量示例
examples = [
    lx.data.ExampleData(
        text="ROMEO. But soft! What light through yonder window breaks? It is the east, and Juliet is the sun.",
        extractions=[
            lx.data.Extraction(extraction_class="character", extraction_text="ROMEO", attributes={"emotional_state": "wonder"}),
            lx.data.Extraction(extraction_class="emotion", extraction_text="But soft!", attributes={"feeling": "gentle awe"}),
            lx.data.Extraction(extraction_class="relationship", extraction_text="Juliet is the sun", attributes={"type": "metaphor"}),
        ],
    )
]
# 3. 对新文本进行抽取
input_text = "Lady Juliet gazed longingly at the stars, her heart aching for Romeo"
result = lx.extract(
    text_or_documents=input_text,
    prompt_description=prompt,
    examples=examples,
    model_id="gemini-2.5-pro"
)
# 4. 保存并生成可视化报告
lx.io.save_annotated_documents([result], output_name="extraction_results.jsonl")
html_content = lx.visualize("extraction_results.jsonl")
withopen("visualization.html", "w") as f:
    f.write(html_content)运行完之后,你会得到结构化的 JSON 输出,还有一个交互式的 HTML 页面,点开就能看到每个提取结果在原文中的位置,非常直观。
Google 团队还专门做了一个叫 RadExtract 的演示,专门用于结构化放射科报告,不仅能告诉你抽了什么,还能精确指出信息在原文的哪个位置,实用性很强。
总体来看,LangExtract 为从非结构化文本中提取结构化数据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它有几个让我觉得值得推荐的特点:
如果你正在做信息抽取、知识图谱构建,或者需要处理大量非结构化文本,LangExtract 值得一试。项目已经在 GitHub 开源,有教程、代码示例和 Notebook,上手门槛不高。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10-31
有人问我会不会用 AI,我直接拿出这个 Ollama + FastGPT 项目给他看
2025-10-30
开源可信MCP,AICC机密计算新升级!
2025-10-30
OpenAI 开源了推理安全模型-gpt-oss-safeguard-120b 和 gpt-oss-safeguard-20b
2025-10-29
刚刚,OpenAI 再次开源!安全分类模型 gpt-oss-safeguard 准确率超越 GPT-5
2025-10-29
AI本地知识库+智能体系列:手把手教你本地部署 n8n,一键实现自动采集+智能处理!
2025-10-29
n8n如何调用最近爆火的deepseek OCR?
2025-10-29
OpenAI终于快要上市了,也直面了这23个灵魂拷问。
2025-10-29
保姆级教程:我用Coze干掉了最烦的周报
 
            2025-08-20
2025-09-07
2025-08-05
2025-08-20
2025-08-26
2025-08-22
2025-09-06
2025-08-06
2025-10-20
2025-08-22
2025-10-29
2025-10-28
2025-10-13
2025-09-29
2025-09-17
2025-09-09
2025-09-08
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