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生成式AI在企业应用中的两大支柱:RAG确保事实准确,上下文工程塑造表达意图,共同解决AI的"幻觉"问题。 核心内容: 1. RAG技术如何通过检索外部知识弥补AI的知识盲区 2. 上下文工程如何通过精细提示设计控制AI输出风格 3. 两者协同工作的实际案例与价值分析
 
                                你是否曾遇到这些问题:
这正是生成式AI在企业应用中最现实、最痛彻的问题。
它们的核心局限,不是不会表达,而是没有足够新鲜的事实支撑,也没有足够明确的意图引导。于是我们看到了两个方向的崛起:检索增强生成(RAG) 和 上下文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这不是简单的两个技术选项的区别,更像是一场“知与意”的交集进化。
如果LLM是大脑,那RAG就是知识库+搜索引擎的联姻体。
“用实时的外部事实,弥补模型自带的知识盲区。”
它解决了两大顽疾:
如果说RAG给AI大脑装上了更新的知识源,那么上下文工程就是在给AI下命令的方式“做手术”。
你可能觉得很简单:“不就是写个提示吗?”
但真正的高手知道,一句“扮演医生回答这个症状”的提示背后,藏着无数设计逻辑:
它的本质在于塑形意图,确保AI不仅回答正确,更能表达出用户想要的样子。
很多人以为这是两条竞争路线。
但实际上,它们就像DNA双螺旋——彼此缠绕,互相依赖,共同构建AI表达的完整性。
一句话总结:
RAG决定了AI“能不能说出来”,上下文工程决定它“怎么说出来”。
设想一款服务企业的决策支持系统,用于分析季度财报和最新经济报告。它的工作方式如下:
在这个流程中:
二者结合,才是企业级AI真正可靠的“闭环”。
改进方案包括:
发展方向:
RAG,是对现实世界知识的召唤;
上下文工程,是对人类意图的回应。
当你在这两座塔之间架起一座桥梁,AI便不再是那个“聪明却任性”的黑盒子,而是一个可以被理解、可被信任、可被依赖的智能伙伴。
而这,正是企业级AI走向真正落地的关键一步。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9-15
2025-09-02
2025-08-05
2025-08-18
2025-08-25
2025-08-25
2025-08-25
2025-09-03
2025-08-20
2025-09-08
2025-10-04
2025-09-30
2025-09-10
2025-09-10
2025-09-03
2025-08-28
2025-08-25
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