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探索语言模型的深层秘密,解锁AI的奇异特性。 核心内容: 1. 大型语言模型的直觉与反直觉特性 2. 标点、空格对输出结果的意外影响 3. 提示词的“地形”与信息处理的整体性 4. 利用LLM进行自我批判和迭代改进 5. AI设计AI指令的元层面对话 6. 窥探AI的“内心独白”与逻辑断点 7. 指导艺术中的“少即是多,喻胜于言”
扔掉你的“提示词大全”吧,来聊聊语言模型真正诡异的地方
如果你还在网上搜集那些“写给小白的提示词指南”或者“10个让你效率翻倍的提示词模板”,我建议你先停一停。不是说那些东西完全没用,它们就像是教你如何拧螺丝刀,能让你入门。但如果你想真正理解你手里的这个“电动工具”——大型语言模型(LLM)——甚至想用它造出点新东西,你需要知道的远不止这些。
真正有趣、也真正让人头疼的,是那些反直觉、不合常理的地方。这些“怪癖”恰恰揭示了LLM工作的某些底层逻辑,或者至少是它们当前阶段的奇异特性。这才是值得我们这些想“搞事情”(build things)的人花时间琢磨的地方。
机器的“像素眼”:它们看到的和你不一样
我们习惯了人类的交流方式,觉得文字就是文字。但LLM不一样。它们对输入的理解方式有时更像编译器,有时又像个神秘的黑箱。
和机器“谈心”:让它审视自己
我们通常把LLM当成一个指令执行器。但更有趣的用法,是把它拉到“元层面”(meta-level)来对话。
有效的指导,有时不在于说得多,而在于说得巧,甚至在于不说什么。
我们都喜欢调调温度(Temperature)、Top-p这些参数,以为它们是控制随机性的独立旋钮。但现实更复杂。
所以呢?
了解这些“怪癖”有什么用?它们不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理解这些强大新工具本质的线索。它们提醒我们,与LLM交互,更像是在探索一个陌生的物理定律系统,而不是简单地使用一个软件。
对于那些想要用LLM创造点什么的人来说,理解这些反常识的现象至关重要。它们能帮助你调试出更可靠的应用,设计出更有创意的交互,甚至可能启发你发现全新的可能性。不要满足于表面那些简单的规则,去实验,去“玩坏”它,看看它在压力下、在奇怪的指令下会暴露什么。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探索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8-30
从提示词创作者到AI架构师:提示词优化自动化指南
2025-08-28
涌现观点|Prompt工程的"核武器":一门年收入千万的"说话艺术"
2025-08-28
来自 Reddit 的神 Prompt,号称可以发挥 100% GPT-5 的潜力:
2025-08-27
从提示词工程到上下文工程的演进之路
2025-08-26
吉德林法则:一个好问题,胜过一千个好答案(附Prompt)
2025-08-25
99%的人都忽略了的AI关键技能:JSON提示词
2025-08-22
AI编程就像做菜:Prompt(提示词)工程的秘诀,让你的代码“美味”翻倍!
2025-08-22
从提示词工程到上下文工程:Agent开发的实战指南
2025-06-27
2025-06-21
2025-06-12
2025-06-10
2025-07-03
2025-07-04
2025-06-03
2025-07-20
2025-07-03
2025-06-04
2025-08-11
2025-08-10
2025-07-24
2025-07-22
2025-07-19
2025-07-08
2025-07-04
202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