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AI未来1-3年的发展方向,从技术到商业的全面解析,产品经理的实战思考框架。 核心内容: 1. 技术层趋势:AI变得更强大、更便宜,开源模型普及 2. 应用层机会:从娱乐性生成转向专业生产力工具和行业深度应用 3. 商业模式:从单纯降本转向效率提升,工具型与混合型产品更易成功
作为产品,工作久了,也会被一些问题问倒。
就像昨天有人问我:“你怎么看未来1-3年AI的发展方向?”
我当时第一反应是老老实实讲了落地干货:
👉 “AIGC 和 AI 工作流就是未来1-3年AI发展的核心方向。”
结果看着对方若有所思地点头,我心里咯噔一下:
啊……我的维度拔得不够高啊,下意识就落地啦……damn……
很多时候不懂行的人问这类宏观问题,他们要的不是“具体怎么做”,
而是 “行业怎么演进 + 核心机会在哪”。
所以今天我用产品的思路,来拆解一下AI未来1-3年的真正方向。
我会分三层来讲:技术 → 应用 → 商业,每一层我都给两种答案:
黑话版:
落地版:
👉 从产品角度看:技术门槛下降、实验成本更低,创新可以更快落地。
正是技术底座的成熟,才催生了应用层面的巨大机会。
未来的核心机会将集中在三个方向:
黑话版:
落地版:1️⃣ AI写的东西能直接用了,不再是玩具
2️⃣ AI能自动跑流程,从收集信息到生成报告一条龙搞定
3️⃣ 医疗、教育、金融等行业,AI会深入帮人干以前做不了的活
有人常说:“C端AI就是陪伴。”其实不完全对。核心问题是:用户希望AI满足什么需求?
拟人化/陪伴型
用户心理依赖、长期黏性高。适合社交、娱乐、教育、心理健康。
❌ 缺点:技术复杂、成本高。
工具型/效率型
直接解决任务,如笔记、图片生成、短视频剪辑。
✅ 价值明确,容易商业化。
❌ 但容易被替代。
混合型
工具 + 拟人化交互。
例如学习助手:既能帮你整理笔记、做题,又能聊天互动。
判断逻辑:
👉 结论:拟人化是长期留存的关键,但直接做“陪伴”没需求支撑,容易昙花一现。
短期内,工具型或混合型切入更稳妥,先满足刚需,再逐步加入拟人化元素,形成差异化。
未来1-3年,AI的商业化格局逐渐清晰。
黑话版:
落地版:
如果再有人问我“未来1-3年AI怎么看”,我会说:
👉 技术更快更便宜,应用走向深水,商业化开始成熟。
对应机会点在三个方向:AIGC生产力化、AI工作流/Agent化、行业垂直场景落地。
这就是黑话版的“范式变迁”,也是落地版的“AI帮你少干点活、多陪你说点话”。
AI不会一夜之间颠覆世界,但它一定会在某一天,悄悄改变你和它说话的方式。
你更期待 AI 在未来3年里: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8-21
2025-06-01
2025-06-21
2025-08-21
2025-08-19
2025-06-07
2025-06-12
2025-06-19
2025-06-13
2025-07-29
2025-08-28
2025-08-28
2025-08-28
2025-08-28
2025-08-27
2025-08-26
2025-08-25
202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