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深度体验TRAE SOLO 正式版,总结一点技巧(附完整可重现提示词和源码)

发布日期:2025-11-13 13:06:34 浏览次数: 1535
作者:宝玉AI

微信搜一搜,关注“宝玉AI”

推荐语

TRAE SOLO正式版重磅上线,体验响应式编码特工的全新魅力,附赠完整提示词和源码!

核心内容:
1. SOLO模式的核心功能与界面优化
2. 行动-验证闭环机制的技术突破
3. SubAgent在上下文管理中的创新应用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过去一段时间,很多人在找 TRAE SOLO 模式的邀请码。现在 SOLO 正式版已经面向TRAE国际版所有用户全量上线了,SOLO Code和Waitlist都成为了历史。


早在内测期间,我就有深入体验过 TRAE 的 SOLO 模式,这两天又重新测试了一下新的 SOLO Coder,在模型能力上明显有了大幅提升,这两天还在限免,推荐没有用过的朋友去试用一下。

什么是 TRAE 的 SOLO 模式?


简单来说,你可以理解为 Claude Code / Codex CLI 的代码编辑器版本


它不再是黑乎乎的命令行窗口,而是友好的 App 界面。你可以方便地输入和修改提示词、粘贴图片、配置 MCP 工具(各种外部能力),并且可以在 Agent 执行时实时看到代码变更实时预览结果,随时可以终止并输入新的提示词。


按照官方的话说是:

SOLO 正式版的核心定位是「The Resoponsive Coding Agent」(响应式编码特工),在高度自动化的同时能做到实时有感知(Responsive Review)、随时可掌握(Responsive Context)、多任务并行(Responsive Multi-Agent)。


SOLO 正式版瞄准的是从 1 到 100 的复杂任务,比如一个单独的开源项目,或者根据已有项目做 1-100 的重构和迭代。



 功能亮点


聊功能更新之前,我先分享两个在内测和新版使用中,我觉得最有价值的两个亮点。


真正打通“行动 ➔ 验证”的闭环


Image

这是我最看重的一点。很多 AI Agent 只会“收集上下文 -> 采取行动”,但它并不知道自己干得好不好。

比如说,你只让 AI 写一段代码,这段代码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 但如果你给 AI 几条测试数据,告诉它写完代码用这几条数据验证一下,AI 就能根据错误信息去修复,直到通过所有验证。


对于 Agent 来说,打通 收集上下文 -> 采取行动 -> 验证结果 的循环非常重要。


Image

SOLO 模式就在尝试打通这个循环。比如我在使用 Codex 时,一个在浏览器测试遇到的错误,需要反复复制粘贴回 Agent。而 SOLO 模式内置一个浏览器,可以实时“看到”网页运行情况,这样它就能根据网页错误信息,自行修正代码,直到解决问题,不需要太多人工干预。


SubAgent:上下文管理的神器


另一个亮点就是 SubAgent 支持很好。SubAgent 不仅仅是可以把一些特定功能(比如测试、系统设计等)交给专门的 Agent 去做,就好像你有了一个专业团队,更可以帮你做好上下文工程,让上下文更精简。


举个例子,你给 TRAE 添加 Chrome Dev Tools 的 MCP,它就能帮你截图、分析控制台日志。但 MCP 工具有个问题——会占用大量的上下文窗口


Image


这里有个技巧:你可以把 MCP 工具用一个 SubAgent 包起来


当你需要用这个 MCP 时,优先调用这个 SubAgent。这样,MCP 操作过程中的所有上下文都集成在这个 SubAgent 中,而不会占用主 Agent 的上下文空间。


TRAE 对 SubAgent 的 UI 支持做的挺好,配合“Smart Generate”可以很方便地添加。


Image


在让 Agent 执行任务时,可以在提示词中明确要求它使用创建好的 SubAgent,比如说我创建了一个叫 webpage-analyzer 的 SubAgent,我就可以这么提示:

请使用“webpage-analyzer” SubAgent 分析当前网页,对照我上传的参考图,找出差异,修复样式问题,并且在每次完成更新后再使用“webpage-analyzer” SubAgent 截图分析,直到和参考图一致为止。



Image


你可以看到,虽然它反复调用了 MCP 做了很多分析,但几乎没占用主 Agent 多少上下文空间,只是在分析完成后把分析结果传给主 Agent。


Image

这种方式不仅有效利用了上下文空间,还进一步打通了“行动 -> 验证”的循环,让 Agent 可以自己去验证自己改进。(唯一的小问题是现在 MCP 调用还经常需要手动确认)


另外还有几个之前就有的我蛮喜欢的功能:

  • Figma 支持很好:内置了 Figma 浏览器,可以直接将 Figma 设计稿加入到上下文中,不需要 Figma 高级会员,就可以极高的还原 Figma 设计稿,包括设计稿中的 svg 和样式。
  • 声音提醒:很实用,任务完成了可以马上知道,随时去检查继续下一步操作。


正式版,带来了哪些更新?


这次更新的正式版,有几个主要升级:

  1. 1.Plan 模式 这个是 Claude Code 很受欢迎的一个功能。在执行复杂任务之前,Agent 可以先做计划,让你人工反复审查调整,满意后再执行,确保任务不走样。
  2. 2.SOLO Coder + SubAgent SOLO Coder 给我的感觉就是比之前 SOLO Builder 要“聪明”不少,做事更稳也更快了。SubAgent 的支持(上面提到了)也是个很有意义的更新。
  3. 3.多任务并行 现在 SOLO 模式下,左侧可以看到已执行和正在执行的任务,可以像 Codex Web 一样同时启动多个任务(最好配合 git worktree 做好代码管理)。
  4. 4.上下文压缩 这两天大量使用 SOLO 模式过程中,我发现 Context 的使用控制的还蛮不错,这对于保证生成质量还蛮重要。
  5. 5.Diffview Diffview 则可以让你实时看到 Agent 的代码更新情况。


能看到 TRAE 团队在模型和产品层面都一直有进步。



实战案例:用 SOLO Coder 打造一个“网页转 Markdown”浏览器插件


除了做网站,我日常写的小工具就是浏览器插件。这几天我尝试用 TRAE SOLO 模式写了一个把网页内容抓取成 Markdown 的小插件,就很方便。



Image


我在使用 TRAE 这种 Coding Agent 写浏览器插件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技巧:

  • 使用框架: 最好使用 wxt 这样专门为浏览器插件打造的框架,可以节约很多从头搭建的时间。
  • 从 Example 开始: 不要直接让 Agent 从头创建,因为 Agent 的训练时间相对比较早,很多库更新又很频繁。这个 WXT + React + Tailwind + Shadcn 的项目就很合适:https://github.com/wxt-dev/examples/tree/main/examples/react-shadcn
  • 先 Plan 后执行: 我习惯了先让SOLO帮我计划再执行,不要着急让 Agent 直接动手写代码。
  • 人工反馈: 因为像浏览器插件 Agent 不能直接帮你访问调试,所以需要你自己测试,并且把错误结果粘贴给 Agent。

这是我当初实现时用到的提示词,有兴趣你也可以试试:

请帮我实现一个浏览器插件,点开后,可以抓取当前网页的:标题、链接、网页内容为Markdown,参考截图。


Image
  • 最大尺寸400x600
  • TItle 最多显示一行(超长的显示省略号)
  • Properties 内的 Meta 信息最多显示为1行(超长的显示省略号)
  • 显示网页内容Markdown部分撑满剩余空间,内容太长可以滚动
  • 下面有个复制按钮,点击后可以复制为完整Markdown内容(title+content+source url)
  • 注意确保插件有正确的网页访问权限,能访问到网页内容

技术栈:

  • wxt:插件框架
  • Tailwindcss + shadcn ui: UI
  • 请直接下载这个示例项目 ( https://github.com/wxt-dev/examples/tree/main/examples/react-shadcn ) 开始,注意是 wxt-dev/examples/tree/main/examples/react-shadcn 这个目录下的完整内容,不需要其他无关内容


有了 SOLO 正式版之后,我把这个提示词用 SOLO Coder 重新做了一遍,遇到的错误明显少了,生成速度也快了一些


打开 Plan 模式后,它会先制定计划,最好人工 Review 一下计划有没有问题,没问题再开始执行。


Image

第一次可能会失败,把结果发回去让它修复。大概需要反复迭代几次,就可以得到结果了。


Image

Image


如果完成后你不知道怎么用,还可以问 Agent 该怎么发布、使用,或者干脆让它写成文档。


Image


最后:我的几点看法


SOLO 模式整体用下来,对于不太习惯用 cli 模式的来说,应该会方便很多:

  • 可以方便的输入和编辑提示词、粘贴图片。
  • 可以随时用鼠标停止、切换模式。
  • DiffView 可以方便看代码更新,Browser 可以实时看到网页效果。


对于习惯了用 cli 模式的,这些优点倒没有那么明显,但能和浏览器联动对于做网页应用来说还是方便很多。


最后聊聊计费,TRAE 在 Token 用量上还挺慷慨的。近期 SOLO 改成了采用基于 Token 消耗的计费方式,折算为快速问答次数(Fast Request)从会员套餐中扣减。每轮对话结束后,IDE 内对话框底部和 TRAE 官网的 Usage 页面将清晰展示本次消耗详情。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