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中医名医 AI 智能体(LLM)技术方案详解

发布日期:2025-09-01 14:35:57 浏览次数: 1544
作者:毛毛AIGC

微信搜一搜,关注“毛毛AIGC”

推荐语

AI赋能中医传承,打造名医个性化大脑,破解千年师徒制困局。

核心内容:
1. 中医传承痛点与大模型技术突破
2. 多模态数据融合与个性化AI建模方案
3. 临床辅助诊疗与动态教学案例库应用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探索如何将AI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一直面临诸多挑战。《中医名医 AI 个智能体(LLM)技术方案》旨在通过AI技术为每位名医打造个性化大脑,实现中医知识的沉淀、传承与创新。


1. 项目背景与目标


1.1 中医传承与技术突破

  • 行业需求 中医传承依赖师徒制,名医经验易失传,需AI技术沉淀知识。

  • 技术突破 大模型 + RAG 架构在临床辅助诊疗中展现潜力。

  • 目标 构建专属知识图谱、辨证逻辑推理引擎及动态学习机制,为每位名医打造个性化大脑。


1.2 详细解读

中医传承的难点在于其高度依赖师徒制,这种模式虽然能够保证知识的深度传递,但效率低下且容易导致知识的流失。随着名医的逐渐减少,如何将他们的宝贵经验沉淀下来并传承给后人,成为中医发展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大模型和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架构在临床辅助诊疗中的表现,为中医AI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构建专属知识图谱、辨证逻辑推理引擎及动态学习机制,可以为每位名医打造一个个性化的“大脑”,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诊疗和知识传承。


2. 技术架构设计


2.1 数据层构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结构化数据 整合10万+诊疗记录、古籍医案,为知识图谱构建提供坚实基础。

  • 数据预处理 清洗数据,去除噪声和重复信息,标注关键信息,确保数据质量,为后续模型训练奠定基础。

  • 非结构化数据 采集视频问诊录像、手写处方扫描件等,借助OCR+NLP技术解析,丰富多模态数据维度。


2.2 模型层搭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大基座模型选择 采用DeepSeek、Qwen,其在中医领域已展现良好适配性,为个性化调优提供强大支撑。

  • 个性调优技术 运用RAG、LoRA微调技术,在保留中医共性知识基础上,精准适配每位名医诊疗特征。

  • 模型评估与优化 通过模拟问诊、专家评审等方式评估模型性能,根据反馈持续优化,提升辨证准确率。


2.3 应用层开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医院多场景应用 AI Agent 对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实现门诊、住院、药房等管理的多场景智能应用。

  • 诊疗辅助 基于RAG架构,实现精准辨证论治,名医大脑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

  • 知识传承 AI生成动态教学案例库,记录辨证推演过程,助力中医知识传承。


2.4 数据处理流程图

2.5 模型架构图

2.6 数据类型对比表

数据类型
描述
示例
结构化数据
整合诊疗记录、古籍医案
诊疗记录数据库
非结构化数据
视频问诊录像、手写处方扫描件
视频文件、扫描件
多模态数据
舌象、脉象、问诊对话
舌象图像、脉象数据


3. 核心功能模块


3.1 多模态数据采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生理数据采集 配备舌象、脉诊仪等,实时采集患者生理数据,为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 问诊对话分析 记录自然语言问诊对话,借助NLP技术提取关键信息,丰富数据来源。

  • 数据融合处理 将多模态数据融合,构建全面患者画像,提升辨证准确性。

3.2 知识图谱构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个性化用药挖掘 分析名医用药规律,挖掘剂量调整偏好,为个性化诊疗提供支持。

  • 关系网络构建 基于中医临床术语系统(TCMCTS)语义框架,构建证候、方剂等关系网络,展现中医知识内在联系。

  • 知识图谱更新 定期更新知识图谱,纳入新病例、新研究成果,保持知识时效性。


3.3 辨证逻辑建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逻辑推理优化 结合专家反馈,优化辨证逻辑,确保推理过程符合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

  • 不确定性推理 为AI大模型引入不确定性推理机制,处理模糊症状,提升复杂病例辨证能力。

  • 决策树还原路径 AI大模型基于临床决策树还原辨证路径,模拟名医诊疗思维。


3.4 动态学习机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主动学习策略 自动标记AI与专家诊断差异案例,主动学习,提升模型性能。

  • 增量学习策略 每季度更新诊疗数据,对模型进行微调,使其持续吸收新知识。

  • 学习效果评估 定期评估学习效果,根据指标调整学习策略,确保模型不断进步。


3.5 多模态数据采集流程图

3.6 知识图谱构建示意图

3.7 动态学习机制流程图




4. 实施路径


4.1 数据沉淀阶段(3个月)

  • 数据采集 采集历史医案、视频问诊数据,确保数据全面性与多样性。

  • 信息抽取 运用NLP技术抽取关键信息,构建知识图谱基础框架。

  • 数据标注 邀请中医专家标注数据,确保数据准确性与可用性。


4.2 模型预训练阶段(2个月)

  • 领域预训练 基于DeepSeek、Qwen等大模型进行中医领域预训练,增强模型对中医术语理解。

  • 术语增强微调 针对中医专业术语进行增强微调,提升模型在中医领域的表现。

  • 模型性能评估 评估预训练模型性能,根据指标调整预训练策略。


4.3 个性调优阶段(1个月/名医)

  • 个体特征适配 运用LoRA微调技术,适配每位名医诊疗特征,实现个性化。

  • 知识库增强 利用特定名医的最新病例等知识库,搭建RAG框架,提升模型的时效性与灵活性。

  • 专家验证与优化 邀请名医对调优模型进行验证,根据反馈优化模型。


4.4 系统集成阶段(2个月)

  • 应用开发 开发医生端APP,提供便捷操作界面,提升用户体验。

  • 系统测试与优化 进行全面系统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优化系统性能。

  • 系统对接 对接HIS系统,实现数据实时交互,确保系统高效运行。



5. 预期成果


5.1 成果量化指标

  • 辅助诊疗准确率 目标达到90%+,确保系统在中医诊疗中的可靠性。

  • 知识库规模 单名医知识库包含5000+结构化病例、200+诊疗规则,知识储备丰富度提升75%+。


5.3 成果对比表

指标
目标值
当前值
辅助诊疗准确率
90%+
85%
知识库规模
5000+病例
4500病例
知识储备丰富度
提升75%+
提升70%


结论

《中医名医 AI 智能体(LLM)技术方案》通过构建专属知识图谱、辨证逻辑推理引擎及动态学习机制,为每位名医打造个性化大脑,实现了中医知识的沉淀、传承与创新。该方案不仅提升了中医诊疗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中医教育和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中医AI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