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惊险!腾讯ima搜出来的资料差点出事……

发布日期:2025-09-03 12:19:50 浏览次数: 1565
作者:小霞AI手记

微信搜一搜,关注“小霞AI手记”

推荐语

AI工具虽便捷,但幻觉风险不容忽视!这份避坑指南助你安全使用AI辅助工作。

核心内容:
1. 腾讯ima知识库AI提供虚假资料的惊险案例
2. 主流AI模型近期集体"翻车"现象分析
3. 专业场景使用AI的三步避坑指南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差点闯大祸

很多小伙伴现在经常使用腾讯的 ima 作为自己的知识库,有时候查一些资料,就会在知识库里直接进行搜索,保持专业性。

朋友前几天用腾讯 ima 准备给甲方的材料,差点就翻车了。


AI 给出的答案看起来特别专业,还贴心地附上了“引用来源”。

他差点就直接复制粘贴进文档。

结果——就在最后一秒,他的谨慎救了他一命,他点开了“来源网址”。

页面显示的却是:不存在的条款。


那一瞬间,他吓出一身冷汗。

要不是临门一脚的复核,这份“假资料”就可能直接流入客户手里。

想象一下:一份编造的法律文件送到甲方桌面,会是什么后果?

这不是小错误,这是差点酿成事故。


幻觉大爆发:不是你用错,而是 AI 本身不靠谱

更可怕的是,这并不是个别情况。

最近大模型的升级,几乎都在“翻车”:

  • ⚠️ ChatGPT-5:理解力倒退,答非所问,还带情绪化输出。
  • ⚠️ Gemini:居然给出“自杀式”的负面回答。
  • ⚠️ DeepSeek V3.1:中英文乱串,关键数据胡编,还爱甩一句“我不知道”。

更让企业用户崩溃的是:DeepSeek 会强制覆盖旧模型,不留回退选项。

这意味着你今天线上跑得好好的 API,明天可能突然全线崩盘。

而且,很多国内大厂的 AI 工具都是套壳 DeepSeek。比如腾讯元宝,而元宝又接入了腾讯系的多个业务(包括 ima 知识库)。

于是,当 DeepSeek 出问题,整个腾讯系的产品用户统统中招。

这就好比:你买了一辆车,厂家半夜偷偷把发动机换掉。你以为是“升级”,结果发现刹车失灵——而且你还没得选。


【真相】AI 幻觉是“训练出来”的

为什么 AI 会这么“不靠谱”?

因为现在的大模型厂商为了快速训练新模型,往往选择直接把半成品推给用户,让海量使用数据反哺模型优化。

换句话说:你以为自己在“享受最新模型”,实际上你是在“帮厂商免费打磨”。

问题是,这个过程中,用户的稳定性和安全感完全没被考虑。

尤其是涉及到法律、医疗、金融等专业场景,一旦出错,后果不是“写错一篇作文”,而是直接可能出事故。


【避坑指南】AI 只能当“助手”,不能当“裁判”

AI 给的答案,只能参考,绝不能照单全收。

怎么避免踩坑?三步走:

  1. 多模型交叉验证:同一个问题丢给不同大模型(如 DeepSeek、豆包、通义、文心一言),看看答案是否一致。
  2. 点开引用来源:凡是打不开、对不上的链接,坚决不用。
  3. 关键材料人工复核:特别是合同、法规、客户交付的内容,必须自己再确认。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