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AI工具虽便捷,但幻觉风险不容忽视!这份避坑指南助你安全使用AI辅助工作。 核心内容: 1. 腾讯ima知识库AI提供虚假资料的惊险案例 2. 主流AI模型近期集体"翻车"现象分析 3. 专业场景使用AI的三步避坑指南
很多小伙伴现在经常使用腾讯的 ima 作为自己的知识库,有时候查一些资料,就会在知识库里直接进行搜索,保持专业性。
朋友前几天用腾讯 ima 准备给甲方的材料,差点就翻车了。
AI 给出的答案看起来特别专业,还贴心地附上了“引用来源”。
他差点就直接复制粘贴进文档。
结果——就在最后一秒,他的谨慎救了他一命,他点开了“来源网址”。
页面显示的却是:不存在的条款。
那一瞬间,他吓出一身冷汗。
要不是临门一脚的复核,这份“假资料”就可能直接流入客户手里。
想象一下:一份编造的法律文件送到甲方桌面,会是什么后果?
这不是小错误,这是差点酿成事故。
更可怕的是,这并不是个别情况。
最近大模型的升级,几乎都在“翻车”:
更让企业用户崩溃的是:DeepSeek 会强制覆盖旧模型,不留回退选项。
这意味着你今天线上跑得好好的 API,明天可能突然全线崩盘。
而且,很多国内大厂的 AI 工具都是套壳 DeepSeek。比如腾讯元宝,而元宝又接入了腾讯系的多个业务(包括 ima 知识库)。
于是,当 DeepSeek 出问题,整个腾讯系的产品用户统统中招。
这就好比:你买了一辆车,厂家半夜偷偷把发动机换掉。你以为是“升级”,结果发现刹车失灵——而且你还没得选。
为什么 AI 会这么“不靠谱”?
因为现在的大模型厂商为了快速训练新模型,往往选择直接把半成品推给用户,让海量使用数据反哺模型优化。
换句话说:你以为自己在“享受最新模型”,实际上你是在“帮厂商免费打磨”。
问题是,这个过程中,用户的稳定性和安全感完全没被考虑。
尤其是涉及到法律、医疗、金融等专业场景,一旦出错,后果不是“写错一篇作文”,而是直接可能出事故。
AI 给的答案,只能参考,绝不能照单全收。
怎么避免踩坑?三步走: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9-03
Midoo.AI 发布:AI Agent 能否破解教育行业千亿美金的「无解方程」?
2025-09-03
RAG构建知识库还在忍受慢和重?试试Rust原生ChromaDB,轻量、高速、易用!
2025-09-03
腾讯混元也可在微信评论区,@马斯克的XAI产品经理笑了
2025-09-03
三重Reward驱动的运维智能体进化:多智能体、上下文工程与强化学习的融合实践
2025-09-03
AI流量入口被抢疯了!友商靠GEO让品牌进入AI推荐TOP3了,你的认知却还停留在把它当AISEO?
2025-09-03
揭秘「零故障」运维:Prophet 时序预测与 AI 模型如何联手驯服服务器风险?
2025-09-03
RAGFlow:让大模型真正读懂公司所有文档的开源 RAG 引擎
2025-09-03
生成式AI超越确定性:企业结构化数据在不确定性管理中的新范式
2025-08-21
2025-06-21
2025-08-21
2025-08-19
2025-06-07
2025-06-12
2025-06-19
2025-06-13
2025-07-29
2025-06-15
2025-09-03
2025-09-03
2025-09-03
2025-09-02
2025-08-28
2025-08-28
2025-08-28
202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