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AI领域三大核心技术解析:Agent、LLM、RAG的区别与应用场景,一文帮你彻底理清!核心内容:1. 大语言模型(LLM)的核心原理与典型应用场景2. 检索增强生成(RAG)如何突破LLM的局限性3. AI智能体(Agent)的运作机制与未来发展方向
相信很多热爱人工智能的小伙伴都常遇见Agent、LLM、RAG这三个单词,那么它们到底代表什么含义,有什么关联,又有什么区别呢?
今天我们一篇文章彻底理清!
人工智能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进,当前三种截然不同的架构思路占据了主流话语权:大语言模型(LLM)、检索增强生成(RAG),以及 AI 智能体(AI Agents)。
尽管这些术语常被混用,但它们实际上代表了构建智能系统的三种根本不同的路径。对于任何从事AI研发或希望落地智能解决方案的人而言,厘清它们的区别、优势及适用场景至关重要。
大语言模型(LLM):基石
什么是 LLM?
大语言模型是基于海量文本数据训练而成的神经网络,能够理解和生成类人语言。它们本质上是高阶的模式识别系统,通过统计规律预测序列中的下一个词。
核心特征
• 静态知识:所有知识在训练阶段即被固化进模型参数;
• 纯文本交互:主要接口为自然语言;
• 生成能力:可依据提示创作全新内容;
• 上下文受限:只能在固定上下文窗口内工作;
• 无外接能力:无法获取训练数据之外的新信息;
LLM 如何工作?
LLM采用带注意力机制的Transformer架构来处理词元(token)序列,训练过程中,它们通过预测序列中的下一个词元,逐渐掌握语言模式、事实以及被编码在参数内的各种关系。
User Input: "Explain photosynthesis"
LLM Process: Accesses embedded knowledge → Generates
responseOutput: Detailed explanation based on training data
真实场景示例:内容创作
场景:健身公司的营销团队需要为博客策划新文章选题。
实施方式:
Prompt: "Generate 10 blog post ideas for a fitness company targeting beginners"
LLM Response:
1. "5 Simple Exercises You Can Do at Home Without Equipment"
2. "The Beginner's Guide to Understanding Macronutrients"
3. "How to Build a Sustainable Workout Routine in 30 Days"
... (continues with relevant ideas)
优势
• 快速:只需一条提示即可批量产出创意;
• 富有想象力:能给出出人意料的角度;
• 零额外基础设施:直接调用现成的 LLM 即可;
局限
• 可能流于通用:选题缺乏品牌个性或行业深度;
• 无实时数据:无法抓取最新健身潮流、热点或公司私有数据;
检索增强生成(RAG):让智能再升级
什么是 RAG?
RAG把大语言模型的生成能力与外部知识检索系统结合起来,相比仅依赖训练时固化的知识,RAG 可以实时访问并融合外部数据库、文档或知识库中的最新信息。
核心特征
• 动态知识:始终获取最新、最相关的信息;
• 两阶段流程:先检索,再生成;
• 事实准确:通过“有出处”的上下文显著降低幻觉;
• 领域定制:可针对特定行业或企业内部知识做深度优化;
• 来源可追溯:回答可直接引用原文,便于核查;
RAG 工作流程
查询处理:将用户问题转成向量(embedding);
检索:通过向量相似度搜索,召回最相关的文档或段落;
上下文组装:把检索到的内容整理成可供 LLM 使用的上下文;
生成:LLM 结合原始问题与检索到的上下文,生成最终回答;
User Query: "What's our company's Q3 revenue?"
↓
Retrieval System: Searches company documents↓Found Context: "Q3 2024 revenue: $2.3M, up 15% YoY"
↓
LLM Generation: Combines query + context → Response
真实场景示例:智能客服系统
场景:电商公司希望自动化客服,同时确保回答准确且信息实时更新。
实施方式:
构建知识库:将最新商品目录、价格、库存、退换货政策、物流状态等文档向量化并存储到向量数据库。
查询处理:顾客在聊天窗口输入问题(如“我的订单什么时候到?”),系统将其转为向量。
检索:通过向量相似度搜索,实时定位与该订单号或物流状态最相关的内部记录与政策条款。
上下文组装:把检索到的订单详情、物流节点、对应政策拼接成上下文。
生成回答:大语言模型结合顾客问题与检索到的实时信息,生成个性化、准确且带引用来源的回复。
优势
• 信息永不过时:始终基于最新数据进行回答;
• 企业级精准:答案贴合公司专属业务与政策;
• 显著降低幻觉:所有生成内容均可溯源到真实文档;
典型用例
• 技术文档问答;
• 法律文件分析;
• 医疗信息系统;
• 企业知识管理;
AI 智能体(Agent):自主智能
什么是 AI 智能体(Agent)?
AI 智能体(Agent)是能够感知环境、自主决策并采取行动以实现特定目标的系统。与仅对提示做出一次性回应的LLM 不同,智能体可以规划多步工作流、调用工具、并根据反馈动态调整行为。
核心特征
• 目标导向:围绕明确目标持续工作;
• 工具调用:可与外部系统、API 交互;
• 多步规划:将复杂任务拆解为子任务;
• 记忆能力:跨会话保持上下文;
• 自主决策:无需人工每一步干预;
AI 智能体的工作循环
感知:分析当前状态与可用信息;
规划:确定达成目标的步骤;
工具选择:挑选合适的工具或动作;
执行:实施动作并收集结果;
评估:检查进展并调整策略;
Goal: "Book a flight from NYC to LA for next Friday under $300"
↓
Agent Planning:1. Search flight prices2. Compare options3. Check calendar for conflicts4. Make reservation if criteria met
↓
Tool Usage: Flight APIs, calendar integration, payment processing
真实场景示例:研究助理智能体
场景:一家风险投资公司需要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潜在投资机会进行深度调研。
实施方式:
目标设定:智能体接收“本周内生成可再生能源初创公司的投资简报”这一目标。
感知:解析当前任务列表、已有的公司名单及最新行业关键词。
规划:
• 子任务 1 → 搜索并过滤近 3 个月获得种子轮至 B 轮融资的初创公司;
• 子任务 2 → 抓取这些公司的官网、Crunchbase、PitchBook 等公开数据;
• 子任务 3 → 汇总市场规模、竞争格局、技术路线、创始团队背景;
• 子任务 4 → 生成评分模型并排序,输出 PDF 报告与可视化图表。
工具调用:
• 网络搜索 API(实时抓取融资新闻、专利数据库)
• 财务数据 API(获取营收预测、估值区间)
• 报告生成插件(自动生成带图表的 PPT/PDF)
• 邮件/Slack API(向合伙人推送每日进度摘要)
执行与迭代:
• 每完成一个子任务,将结果写入长期记忆向量库;
• 根据合伙人反馈调整评分权重,重新排序候选公司;
• 最终交付一份实时更新的可再生能源投资白皮书,并自动安排投决会演示日程。
# Simplified agent workflow
class ResearchAgent:
def __init__(self):
self.tools = [web_search, pdf_analyzer, database_query, report_generator]
self.memory = ConversationMemory()
def research_company(self, company_name):
# Step 1: Gather basic information
company_info = self.web_search(f"{company_name} renewable energy")
# Step 2: Financial analysis
financials = self.database_query("financial_data", company_name)
# Step 3: Competitive analysis
competitors = self.analyze_market_position(company_name)
# Step 4: Generate investment report
report = self.report_generator.create_report({
'company': company_info,
'financials': financials,
'competition': competitors
})
return report
智能体执行流程
研究阶段
• 同时检索公开数据库、行业报告、新闻源、专利库等多源信息,收集候选公司的融资、技术、团队、市场数据。
分析阶段
• 调用财务模型 API,评估收入增长率、现金流、估值倍数;
• 利用市场情报工具,对比竞品市占率、技术壁垒与政策风险;
• 依据预设评分规则,为每家公司生成健康度、成长潜力、风险等级量化分值。
综合阶段
• 将量化评分与定性洞察(团队背景、专利优势)整合成结构化投资要点;
• 自动生成 SWOT、Boston Matrix 等可视化图表。
呈现阶段
• 调用报告模板引擎,输出包含图表、投资建议、风险提示的 PDF / PPT;
• 通过邮件或 Slack 自动推送给合伙人,并附带可交互的数据看板链接。
结果:完整的投资分析全流程无人化完成,为分析师节省 10–15 小时的人工研究时间。
横向对比
何时选用
选 LLM
• 需要快速文本生成或改写;
• 任务无需外部数据;
• 追求极简与低成本;
示例:内容写作、代码补全、头脑风暴;
选 RAG
• 必须保证信息最新、准确;
• 面向特定领域知识库;
• 需要降低幻觉、可溯源;
示例:客服问答、技术文档、知识库检索;
选 Agent
• 任务需多步骤、多工具协同;
• 需要长时间自主运行;
• 涉及复杂决策与系统集成;
示例:虚拟助手、自动化研究、工作流自动化;
实施要点
LLM 实现要点:
# Simple LLM usage
response = openai.ChatCompletion.create(
model="gpt-4",
messages=[{"role": "user", "content": "Write a product description for..."}]
)
# RAG system components
class RAGSystem:
def __init__(self):
self.embeddings = SentenceTransformer('all-MiniLM-L6-v2')
self.vector_store = ChromaDB()
self.llm = ChatOpenAI()
def query(self, question):
# Retrieve relevant documents
docs = self.vector_store.similarity_search(question)
# Generate response with context
response = self.llm.invoke(f"Context: {docs}\nQuestion: {question}")
return response
# Agent with tool usage
class ResearchAgent:
def __init__(self):
self.llm = ChatOpenAI()
self.tools = [SearchTool(), AnalysisTool(), ReportTool()]
self.memory = ConversationBuffer()
def execute(self, goal):
plan = self.create_plan(goal)
for step in plan:
result = self.use_tool(step)
self.memory.add(step, result)
return self.synthesize_results()
成本与性能对比
• LLM
成本:低至中等(按 token 计费);
延迟:快(单次 API 调用);
可扩展性:高(无状态);
• RAG
成本:中等(检索 + 生成双重计费);
延迟:中等(需检索开销);
可扩展性:中等(受向量数据库规模影响);
• Agent
成本:高(多工具调用、长会话);
延迟:慢(多步骤执行);
可扩展性:低(需复杂状态管理);
混合架构与未来趋势
现代 AI 系统常将三者融合:
• RAG + Agent:智能体在执行知识密集型任务时调用 RAG,实现“检索-决策-行动”闭环。
class SmartAgent:
def __init__(self):
self.rag_system = RAGSystem()
self.tools = [calculator, web_search, email_sender]
def handle_query(self, query):
if self.needs_external_knowledge(query):
return self.rag_system.query(query)
elif self.needs_tools(query):
return self.use_tools(query)
else:
return self.llm_response(query)
class MultiAgentSystem:
def __init__(self):
self.knowledge_base = SharedRAGSystem()
self.agents = {
'research': ResearchAgent(self.knowledge_base),
'analysis': AnalysisAgent(self.knowledge_base),
'writing': WritingAgent(self.knowledge_base)
}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9-03
智能体上下文工程是什么?
2025-09-03
Google官方发布Nano Banana使用文档,放弃邪修回归正道吧!
2025-09-03
别谈“全面 AI 转型”,要搞“单点 AI 爆破”
2025-09-03
Midoo.AI 发布:AI Agent 能否破解教育行业千亿美金的「无解方程」?
2025-09-03
惊险!腾讯ima搜出来的资料差点出事……
2025-09-03
RAG构建知识库还在忍受慢和重?试试Rust原生ChromaDB,轻量、高速、易用!
2025-09-03
腾讯混元也可在微信评论区,@马斯克的XAI产品经理笑了
2025-09-03
三重Reward驱动的运维智能体进化:多智能体、上下文工程与强化学习的融合实践
2025-08-21
2025-06-21
2025-08-21
2025-08-19
2025-06-07
2025-06-12
2025-06-19
2025-06-13
2025-07-29
2025-06-15
2025-09-03
2025-09-03
2025-09-03
2025-09-03
2025-09-02
2025-08-28
2025-08-28
202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