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腾讯悄悄出手,打造中国版Claude Code,支持微信登录,功能强大且免费不限量! 核心内容: 1. CodeBuddy Code的功能介绍与优势 2. 国际版与国内版的登录方式与使用限制 3. 安装步骤与基本使用方法
天下苦 Claude 久矣,这几天 Claude 的母公司 Anthropic 更新了使用限制。
把我们设定为敌对国家,并禁止我们使用。
同样最近很火的 Claude Code 也被禁止使用。
讲真,心里一万句 MMP。
好在发现腾讯又悄悄出手,搞了个中国版的「Claude Code」。
名字也简单干脆,就叫 CodeBuddy Code,没错,简称也叫 CC。
我也第一时间做了体验测试。
现在 CodeBuddy Code 分国际版和国内版,其中国际版能用Google/GitHub登录,国内版可以直接用微信登录。
鹅厂又一次豪横,国际版新用户,前 2 周默认享受 PRO 版本 1000 Credits,而国内版直接免费不限量。
基本上,Claude Code 具备的能力,在 CodeBuddy Code 中都能满足,
它具备短/中/长期记忆与上下文感知,高效处理跨文件与架构依赖,支持大规模项目重构、调试、升级,可通过 MCP 扩展,实现深度集成开发。
除此, CodeBuddy Code 中内置完整的工具链,拥有文件读写、代码编辑、搜索匹配、任务管理等一体化工作流。
就连 Sub-Agent 也同样支持,可以被委派处理特定类型的任务,比如分出去一个 agent 用来写代码,一个 agent 用来测试并修复 bug。
CodeBuddy Code 还可以用来在 CI/CD 流水线、自动化脚本中使用,用来做 CI/CD流水线部署与运维。
大大提高了 DevOps、运维、SRE、交付效率。
我用 CodeBuddy Code 快速开发了 2 个应用,接下来带你沉浸式体验下中国版 CC。
先说下安装方式吧,一如既往的简单,在终端中按照以下步骤输入命令:
# 安装 Codebuddy Code CLI
npm install -g @tencent-ai/codebuddy-code
# 进入项目目录
cd your-project-dir
# 启动 Codebuddy Code
codebuddy
如果选择 Google / Github 登录,就是国际版,选择微信登录就是国内版。两个版本对应的模型和使用限制会有些不同。
比如这里我以 Google 登录,需要做下验证邮箱。
如果是登录的国际版,代理记得开启,选择下地区:
验证完后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首次使用 /init 创建, 会生成 CODEBUDDY. md 文件,可以在这里定义团队规范、架构规则和工具偏好,实现一致性管理。
可以看下支持模型情况:
目前国际版支持以上模型,也可以选择自动选择模型。
甚至可以用微信登录,只需要 /logout,退出重新选择微信登录。
不知为啥,微信登录总让人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
老规矩,先来看看斜杠命令,做高级配置。
/clear # 清空对话历史
/compact # 压缩对话历史(保留重要上下文)
/config # 配置设置
/model # 切换模型
/mcp # MCP 服务器认证和管理
/init # 初始化 CODEBUDDY.md
/add-dir # 添加目录
/cost # 显示当前会话的总费用和持续时间
/doctor # 诊断并验证您的 CodeBuddy 安装和设置
/export # 将当前会话导出至文件或剪贴板
/help # 帮助文档
先来几个常规的功能应用。
代码和项目理解
URL 内容分析和总结,甚至能提取公众号文章信息。
文件批量重命名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其开发能力,以及如何全生命周期开发,接下来,我们来看下我全程跑下来的 2 个 case。
先来个简单的,用 CodeBuddy Code 开发个阅后即焚秘密分享网站。很简单的需求,能分享自己的秘密,并提供阅后即焚的功能。
提示词:我想开发一个网站,一个极简的网页。页面上只有一个文本框和一个按钮。
用户在文本框里输入任何秘密(比如一段临时密码、一句想说的话),点击“生成链接”。
网站会返回一个一次性链接。这个链接任何人只能打开一次,一旦内容被读取,服务器上就会立刻销毁,再次访问链接则无效。
CodeBuddy Code 会先进行需求分析设计技术栈,然后进行前后端开发,最后进行自测试。
由于项目本身难度较小,所以没一会儿就开发好了。
我们打开看看网页长啥样子:
输入秘密,点击「生成一次性链接」:
当第一次访问的时候:
当再次访问时:
这样就达到阅后即焚的目的了,整个过程非常丝滑,而且很快开发好了。
这时候打开 CODEBUDDY. md,可以看到,CodeBuddy Code 将项目概述、架构信息和开发注意事项都写清楚了。
部署:
将这个项目部署到 Vercel
可以看到 CodeBuddy Code 配置部署设置,创建必要文件并执行部署了。
好,一个简单的测试还不够,接下来,是一个稍微复杂点的功能测试。
前端+后端+数据库,通通按照我指定的技术栈:Vue + Java + MySQL
也是当下很多系统采用的技术栈,我们来拷打下 CodeBuddy Code 的能力。
这是我的需求:
这个应用的核心理念是帮助用户培养和追踪一些微小的、积极的日常习惯,比如“每天喝八杯水”、“晚上阅读15分钟”、“学习一个新单词”等。
要做什么 (核心功能):
用户系统: 用户可以注册和登录。这是任何个性化应用的基础。
习惯管理 (CRUD):
创建 (Create): 登录后,用户可以添加新的习惯(如:习惯名称、图标、目标频率等)。
读取 (Read): 在主仪表盘上,用户能看到自己创建的所有习惯列表。
更新 (Update): 可以编辑已创建的习惯信息。
删除 (Delete): 可以删除不再想坚持的习惯。
每日打卡: 用户可以在主页上为当天的习惯点击“完成”按钮进行打卡。
进度可视化: 提供一个简单的日历视图,点击某个习惯后,可以看到这个月哪些天完成了打卡,形成一个激励性的“热力图”。
和传统 vibe coding 不一样的地方是,这次,我们尝试采用基于文档和步骤来驱动 AI 开发。
首先把需求复制到 CODEBUDDY. md 中,因为 CodeBuddy Code 会优先加载项目的 CODEBUDDY. md 文件。
接下来,我们按照步骤在中终端中执行。
我不希望 AI 乱给我指定,我需要它严格按照我的要求来写代码。
第一步 (项目初始化与数据库设计):
我要开发一个微习惯打卡应用,请根据我的需求,先帮我创建一个基于Java Spring Boot 3 的项目,
使用 Maven。请集成Spring Web, Spring Data JPA, MySQL Driver和Spring Security。然后,为我创建三个JPA实体类:User, Habit, CompletionLog。User和Habit是一对多关系,
Habit和CompletionLog也是一对多关系,请帮我配置好@Entity和关系注解
可以看到基于要求创建了 Spring Boot 应用,并做了实体类关系映射。而且立刻生成完整的 pom.xml 依赖配置,并创建好三个带有正确@ManyToOne, @OneToMany, @Column等注解的Java类。
不得不说,这一步能为我们省去大量查阅文档和编写样板代码的时间。
第二步 (核心API开发):
现在,为Habit实体创建一个HabitController。我需要标准的RESTful接口,包括:POST /api/habits (创建新习惯), GET /api/habits (获取当前登录用户的所有习惯), PUT /api/habits/{id} (更新习惯), DELETE /api/habits/{id} (删除习惯)。请确保所有接口都需要用户登录后才能访问。
CodeBuddy Code 会生成一个完整的HabitController.java文件,包含所有CRUD方法的框架。
更妙的是,因为它理解了 Spring Security,它直接在类上加上@PreAuthorize("hasRole('USER')")安全注解,并创建HabitService和HabitRepository的骨架。
第三步(接口测试)
帮我测试所有API接口,保证可用,并写测试类
CodeBuddy Code 会自动编写单元测试,并自行修复发现的 bug。
第四步 (前端搭建与组件化):
请帮我用Vite初始化一个Vue 3项目,放在独立的前端文件夹中,使用TypeScript和Sass。然后,安装axios用于API请求,并安装Element Plus作为UI库。最后,创建一个HabitCard.vue组件,用于显示单个习惯的名称,并包含一个‘今天完成’的按钮。
CodeBuddy Code 会提供所有命令行指令,并生成 HabitCard.vue 的完整代码,包括 props 定义、模板 HTML 结构和基本的样式。
第五步 (页面与数据交互):
创建一个Dashboard.vue页面。在这个页面加载时,调用后端的GET /api/habits接口获取习惯列表,并使用v-for指令循环渲染HabitCard.vue组件。当用户点击‘今天完成’按钮时,调用后端的打卡接口POST /api/completions。
CodeBuddy Code 会生成 Dashboard.vue 的代码,在script setup中编写onMounted生命周期钩子,使用 axios 发起异步请求,并将数据绑定到组件状态上。同时,它会为按钮编写点击事件处理器,完成前端的交互逻辑。
第六步 (登录与认证):
我的后端使用Spring Security和JWT做认证。请帮我创建一个Vue的登录页面,包含用户名和密码输入框。用户点击登录后,调用后端的/login接口获取JWT Token,并将其保存在本地存储(localStorage)中。同时,配置axios的请求拦截器,让后续所有请求都自动带上这个Token。
这是全栈开发中的一个常见难点。CodeBuddy Code 可以生成非常标准的JWT处理方案,包括创建登录表单、编写登录请求逻辑、设置axios的全局header等。这能极大地降低前后端联调的门槛。
最终效果:
用户注册登录
习惯仪表盘和数据分析
添加习惯
习惯管理
而这整个过程,完美的闭环了前后端数据库的正常交互。
测试完,其实我还是非常激动的。
虽然 CodeBuddy Code 现在还并不完美,甚至我用的国际版,额度还一下就用完了。
但令人兴奋的是,在干掉 Claude 这条路上,大家都在疯狂努力。
也许有一天,人们会回忆起这段历史,回忆起,逼我们进步的那些东西。
会发现,其实,也并不是非你不可。
未来,三种产品形态也也会一直并存,满足不同的需求,所以这也是CLI 这类的工具在疯狂发展的原因。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8-21
2025-06-21
2025-08-21
2025-08-19
2025-06-19
2025-06-15
2025-07-29
2025-09-08
2025-08-19
2025-08-20
2025-09-11
2025-09-11
2025-09-09
2025-09-09
2025-09-08
2025-09-08
2025-09-07
2025-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