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运维老王:创业第十年,我用Elevo找回内心翻腾的梦想

发布日期:2025-09-12 09:01:18 浏览次数: 1527
作者:互联网及大模型运维杂谈

微信搜一搜,关注“互联网及大模型运维杂谈”

推荐语

从运维工程师到创业先锋,老王用十年时间打造中国运维新标杆,用Elevo重燃技术梦想。

核心内容:
1. 从腾讯、阿里一线运维到创业的心路历程与行业洞察
2. EasyOps时代:开创"应用CMDB"新理念的突破性实践
3. 新一代运维核心系统的理念创新与行业价值重塑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一转眼,离开腾讯、阿里一线运维竟已十年之久!


回顾我个人的创业史,可以说一切都源自一个最原始的念头:用技术重新定义传统运维,运维软件版图中应该有中国的运维平台。


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最早也是个运维工程师。


曾几何时,年少轻狂的我也有过“喝着咖啡干运维”的浪漫幻想,但剧烈摇晃的现实无数次将我的“杯子”打翻在地——独立创业之前,身处互联网大厂海量运维时代的我先后在腾讯、YY、阿里巴巴打过运维阵地战,可谓是相当惨烈。彼时的我在机房扛过服务器,做过无数次的发布、变更、值班、手搓脚本,光是我个人独立维护的服务器规模都将近万台,也经历过无数次半夜两三点被报警电话吵醒的煎熬。


往事历历在目却也不堪回首,这些经历让我深知IT运维人的尴尬处境: 明明是个做技术的人,却总是被琐碎的事情困住手脚。光绪皇帝那句“奈掣肘何”的含金量还在上升,只不过我们面临的掣肘来自于天地无形,比老佛爷更抽象、更难搞。

但一路走来,我还是想用几个关键的创造来概括我的创业过程!何尝不是“悲欣交集”。





EasyOps时代: 

自动化运维探索成功史


2015年,我与几个志同道合的腾讯同事创立了优维,开始了创造EasyOps之旅


初衷很简单:通过自动化,把重复劳动交给系统,让人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我们从应用部署切入(那时候还没有持续交付概念),却很快发现,很多客户根本不具备基础条件——系统封闭、流程复杂、数据散乱。


恰在此时,有个金融客户看了我的分享——以应用为中心的CMDB,便和我们提出要做新一代CMDB的想法。毕竟创业还是有生存压力的,于是就从CMDB开始。早前我们提出“应用CMDB”这一思路框架,希望用一套全新的理念重构运维逻辑和认知。慢慢地,EasyOps CMDB模块成了不少企业的“运维中枢”,成为很多公司的运维平台基石。


其实我们这次的选择是一个很大的偶然,甚至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却成功地让“应用CMDB”这一概念被行业所接受,和上一代CMDB(台账) 落地的鲜有成功相比,这一代中国的CMDB堪称大获全胜,作为主导者的我们,与有荣焉!“应用CMDB”也算是我对行业的一点价值贡献。

进入全平台化时代,我们再次敏锐捕捉到行业脉动,在国内率先提出“新一代运维核心系统”的理念并成功付诸实践,核心缘由也是因为客户越来越倚重这一平台。这不仅仅是一次产品升级,更是一次认知的跨越——我们深刻认识到,运维系统不应止于功能堆砌背后的复杂事务支持与辅助,而应当成为企业的核心决策系统(A类系统),真正承载业务运行的生命线,和客户的业务系统一样重要!

这一理念的推进,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动化与平台化的局限。也正是基于这一认知高度,我们后来才没有盲目推进所谓的AIOps 1.0——算法驱动运维,因为我们感知到,纯粹依靠算法并不能从根本上破解运维的困境——数据孤岛、流程断裂、人的惯性,这些都不是算法能单独解决的。


客户真正需要的,从来不是一个更聪明的算法,而是一个真正懂业务、懂架构、懂他们的系统。


这一路跌跌撞撞走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成为我们团队的“团魂”,最初那股干劲总在有意无意推着我们闯入无人之境,时常陷入“无经可引无典可据”的困境,但真正支撑着我们穿越周期的不是什么苦中作乐的伟光正叙事,往往都是拨得云开见月明的爽感——我们总能在最难搞的事情上找对方向大干一场,然后享受大功告成的喜悦。


这就是思考的重要性!





Murphy 

AI运维领域的小试牛刀


2023年,当ChatGPT火遍全球时,我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为AI技术的突破感到兴奋,另一方面又在思考:这东西带来的改变是什么?对运维的影响又是什么?我们看到太多团队还在用最原始的方式处理问题,优秀的工程师把时间浪费在重复劳动上(貌似自动化运维并没有带来改变,哈),甚至很多老师傅的经验都无法有效地传承下来。记得在2023年的一次公开课上,有听众问我“老王,你怎么看ChatGPT对运维的影响”,我的回答是“还不知道,当前运维还有很多初级问题没解决”,其实何尝不是内心的一种抗拒,对AI认知不足导致。回看当时,觉得自己认知是多么的狭隘!


但多年的思维习惯左右着我,也借用丰田那句经典广告词为自己寻求和解之道——车到山前必有路——先干,又或者边干边想永远强过想得太多干得太少。


最开始,我们想得很简单:接个通用大语言模型LLM,预训练(注入)一些IT相关的知识,做个智能问答系统应该不难。


于是,在2024年初,优维科技联合一个大型时尚消费客户,从0开始,打造一个完整的AI平台——AiCenter,并推出了运维赛道第一个专用AI数智人——Murphy,同时围绕Murphy构建了一整套智能体生态系统,包括智能体开发、运维助手、模型管理、AI知识库等。Murphy的诞生带给了市场和客户不少惊喜,私人订制+云端一体的产品设定给IT运维场景带来全新的想象力。


这次小试牛刀仿佛让我们触碰到了大模型的核心脉动。

还记得Murphy发布的时候我们曾写下这样一句话:在优维看来,运维场恰如修罗场,运维就是与不确定性争斗!。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团队而言,在今天这样一个蓬勃的AI时代,如果依然拘泥于“用AI解决运维的问题”显然是不够进步的。


我们已经利用通用大模型解决了运维“最初一公里”的问题,就不能再用同样的方式方法来解决运维的“中途N公里”,甚至于全盘IT的“中途N公里”问题,因为到了“中途N公里”,大模型面临的就不仅仅是运维的问题,而是IT全业务流协同的问题,这是一条脉络众多的漫漫长路。


Murphy带给我一个很直观的领悟是:IT领域的知识太深太杂了。同一个问题,不同行业、不同客户、不同环境、不同IT架构下,解决方案则完全不同。通用大模型根本无法理解“磁盘IOPS异常”和“某某业务系统故障”之间的关联,更别说给出准确的诊断建议了。


所以很遗憾,Murphy并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AI——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核心原因还是我们过高估计了通用大模型的能力,也过低估计了企业私域问题的复杂性。如何打破僵局?


我非常急于带领团队寻求AIOps 2.0的价值和技术锚点,但到底什么是AIOps 2.0?什么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智能化?其实相比于“智能化运维”我更喜欢“自主化运维”这个概念,自主化是接近于人的。


确定了AI的核心逻辑,我们就面临一个关键问题:EasyOps产品AI化还是重新构建独立的AI产品?对于“AI产品独立化”这个问题,我和团队思考了很久,最终统一下来三个关键性的思考:


    AI是一种近似人类智能,不是技术也不是工具 


    一定要有独特性,但也要不要浪费过去的所有经验 


    AI产品要独立构建,不要被过去产品架构所捆绑 

我和团队说,对于AIOps 2.0而言, 「提升+进化」 的产品愿景全程不可忽视,一定要打破AI的工具化定义和局限,必须是面向人的价值体现。





AIOps 2.0 

用LLM超越传统智能运维边界


今年我花了大量时间重新思考商业逻辑方面的基本问题。


首先是我对toB软件商业模式的认知。过去我们总认为,企业软件就是满足功能需求,并且去解决客户具体问题即可,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投资几百亿,为何中国toB运维软件行业商业化仍陷困局?我看到的企业3因素+外在环境4因素+行业5因素。但在AI 大模型时代,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客户买的早已不是软件功能,而是一种能力,以及该能力带来的直接成果。这是一种进化!


AI不应该只是工具,而应该成为企业进化过程中的伙伴, 这更让我重新理解技术创新的意义。曾经我们认为,运维产品稳定大于一切,技术创新只是锦上添花。 但现在,AI技术的不确定性、涌现性和持续迭代/进化能力,反而成为Ai时代产品最核心的竞争力今天的AI产品,你必须要提前用未来6个月甚至是一年的状态来做设计,否则实现的产品可能就落后了。

更重要的是,我对AI本身的认知发生了根本转变。AI不再是“技术”或“工具”,而是一种Human-like的能力。它应该像人一样理解场景、像人一样思考判断、甚至像人一样主动学习和进化。这种认知,直接决定了Elevo的设计初衷:它要体现人的价值,成为人的一个延伸,一个真正懂你、配合你、与你共同成长的数字拍档。因此, Ai时代的技术创新不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新质生产力的主导要素——这一点,恰恰与我们团队多年积累的技术气质不谋而合。

在定义AIOps 2.0产品时,我们坚持“自上而下”的思路:不再从技术出发,而是从人在企业中人的真实活动出发——人在什么业务流中参与了什么活动。运维工程师每天在做什么?他们遇到故障时怎么思考与行动?性能优化系统时关注哪些指标?这些活生生的场景,才是AIOps 2.0生长的土壤。注意:我在打造AI产品时候,严格禁止团队谈场景,我认为它容易让我们陷入传统软件的功能化思考。

在实际推进中,我们也意识到,AI技术真正落地,远不是模型和算法那么简单。其不确定性的核心,必须依靠工程来解决——包括数据质量、语料工程、上下文工程、训练框、多Agent协同、人机协作、伦理安全等一系列复杂工程实践。AI绝不是常见技术的堆砌,而是一项严谨、系统且持续迭代的工程。而这一切,最终要靠团队来实现。

我始终相信,精英团队结硕果。AIOps 2.0之所以能一步步从构想走向现实,正是因为我们有一群既懂技术又懂业务、既尊重传统又敢于突破的小伙伴。他们不是在执行需求,而是在创造一种可能。


带着以上的种种认知,我们终于清晰地看到:未来的运维,不该被困在过去的范式里——工具系统无法适应不同组织的运维挑战。我们应该打破边界,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智能运维”,走向一个人机协同与进化的新世界。而Elevo,正是我们设定的运维新范式——Elevo不再是一个工具系统,无需体现底层工具的价值





Elevo 

将理念注入代码的实践破壁


革命尚未成功,思想和理论基础有了,我决定集中力量再干一件不一样的事情,一个能从全维度盘活业务流的“小而轻”的产品计划开始酝酿。


但,“小而轻”的开局并不容易。


最困难的时候,团队连续个把月没有任何突破。有个核心工程师凌晨给我发消息:“老王,我们的技术路线可能有问题,有些地方卡点了”,都是创业初期一起杀过来的老伙计,我知道这句话有半开玩笑半自嘲的成分。


蜕变一定是在痛苦中产生!这么多年我都有早起的习惯,今年我更是每天早上爬山,边运动边思考,看看自己的满清遗老的“小辫子”在哪儿?接下来更是逼着自己剪掉“小辫子”。第二天还是会打气和大家说:“兄弟们,还记得我们为什么开始做这个项目吗?不是为了追AI热点,全因AI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有新的可能,它也是在考验我们团队学习和商业模式设计/落地能力,而这一验证更是对我们过去十年创业经验的优化迭代验证。”我一个搞技术出身的创始人,面对团队困境其实说不出什么豪言壮语,当时能拿得出来的“鸡汤”也只有一颗做产品的初心。


在2025年初,我做了一个看似很“笨”的决定:放下代码,全员去客户现场。一个多月时间,我们团队跑了20多家客户的机房,记录了成百上千个运维场景。这个过程很苦,但收获巨大。


我们发现,优秀的运维工程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仅在解决问题,更在持续优化系统。每次处理完故障,他们都会思考:怎么避免下次再出现类似问题?怎么让系统变得更智能?这种“进化”思维,正是Elevo想具备的智能特质。


印象最深的是在某电商公司的数据中心,他们的首席架构师告诉我们:“最好的运维是让系统自己会预判和执行,让问题被及时的识别和解决。”这句话再次加固了我的产品意志:我们的新产品不能仍然给人一种“只是一个问答工具”的体感,它必须成为一个能够持续进化、主动思考的智能伙伴,这也是Agent的本质。


在后来无数次柳暗花明的讨论中,我们逐渐清晰了产品的核心理念,产品名字也得以浮出水面,我们决定叫它:Elevo。这个名字,来源于Elevate(提升)Evolution(进化)的组合,它意味着我们面向客户的价值承诺。


想明白这一点后,我们彻底调整了方向。Elevo的核心不再是知识库的大小,而是学习能力和场景解决能力的强弱。我们要让每一次故障处理、每一次优化调整,都成为AI系统进化的养分。




蜕变:

从我们的产品到您的智能伙伴


经过多个内部版本的迭代和客户落地验证,Elevo终于慢慢长大了。它通过强化学习开始能够理解复杂的运维场景,能够从历史事件中学习经验,甚至能够预测一些潜在的问题。


我最感动的是看到用户态度的转变。从一开始的怀疑:“这玩意儿靠谱吗?”,到后来的试探性使用:“试试看吧”,再到现在的依赖:“Elevo你怎么看?”。这个过程带来的爽感比任何技术突破都让我感到兴奋。

现在,当有人问我Elevo到底是什么时,我会这样回答:它不只是个工具,而是每个IT人身边的智能伙伴。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能帮你多快地解决问题,更体现在它能和你一起成长,它就是你身边的智能伙伴


Elevo不再是一个降本增效的手段,我把它定义成新质生产力,核心要强调它不仅是一个“智能助手”,更是“IT团队的生产力放大器”,并且能 直接提升IT及运维团队的产出效率与业务价值。Elevo 的定位逻辑就是:

  • 不是 简单工具集合  而是  新质生产力 

  • 不是 节省时间 → 而是  创造价值 

  • 不是 减少运维成本 → 而是  业务增长引擎 

关于AI带来的焦虑问题,我是这么思考的,“Elevo最让我意外的地方是,它不会让我觉得被替代,而是让我觉得自己变厉害。”这正是我们做这款产品的初心——不是用AI取代人,而是用AI增强人。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