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2025年本地大模型部署框架之争:Ollama的极简体验与vLLM的极致性能,谁更胜一筹? 核心内容: 1. 架构设计对比:Ollama的轻量集成与vLLM的性能优化技术 2. 性能实测数据:吞吐量差距达3.2倍,显存占用差异显著 3. 部署门槛分析:从个人开发者到企业级应用的不同需求场景
 
                                
2025年大模型本地化部署热潮下,开发者圈正爆发一场激烈争论:Ollama凭"一行命令跑模型"的极简体验圈粉无数,vLLM却以"吞吐量碾压同级"的性能数据强势突围。究竟谁才是本地部署的最优解?我们耗时两周完成10组实测,从技术架构到落地效果全方位拆解这场框架对决。
打开Ollama的GitHub主页,"Get up and running with large language models locally"的slogan直击痛点。其架构设计堪称"极简主义"——核心由模型管理层、API服务层和前端交互层组成,内置模型仓库支持一键拉取Llama 3、Gemini等主流模型,甚至无需手动配置CUDA环境。
反观vLLM,其架构图上"PagedAttention"技术模块格外醒目。这个由UC Berkeley团队研发的内存管理机制,借鉴操作系统分页思想,将KV缓存分割为固定大小的"块",实现高效内存复用。配合张量并行、动态批处理等技术,vLLM在70B模型测试中竟能将GPU内存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这组数据让不少企业开发者直呼"颠覆认知"。
在A100 80G显卡上,我们选取Llama 3 7B/70B两个模型,模拟单用户持续请求(输入512token,输出2048token)和100用户并发场景,得到了一组震撼数据:
更意外的是显存占用测试:加载70B模型时,vLLM启用量化技术后仅需48GB显存,Ollama则需62GB,差距达23%。某AI创业公司CTO在社区留言:"用vLLM后,我们的A100服务器能多跑2个70B模型,硬件成本直降40%。"
"在MacBook M2上跑Llama 3 8B,Ollama只需ollama run llama3,3分钟搞定。"这是个人开发者最爱的场景。其部署流程图显示,从下载安装到模型运行仅需3步,甚至支持Docker容器化部署,对新手极度友好。
vLLM的部署则堪称"进阶玩家"的试炼:需手动安装CUDA 12.1+、PyTorch 2.1+,启动命令需指定模型路径、量化方式(如--quantization awq)、端口映射等参数。但企业级特性也十分突出——支持多节点分布式部署,某电商平台用8张A100部署vLLM集群,成功扛住"618"期间每秒3000+推理请求。
随着Ollama 0.1.30版本引入"模型量化插件",vLLM推出"简易部署模式",两大框架正逐步弥合鸿沟。但实测显示,Ollama的性能提升仍有限(7B模型吞吐量仅增加15%),vLLM的部署复杂度也未根本改善。
对于开发者而言,清晰认知需求比追逐热点更重要:本地学习选Ollama,生产部署用vLLM,这仍是2025年最务实的选择。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10-31
OpenAI 公开 Atlas 架构:为 Agent 重新发明浏览器
2025-10-31
Palantir 本体论模式:重塑企业 AI 应用的 “语义根基” 与产业启示
2025-10-31
树莓派这种“玩具级”设备,真能跑大模型吗?
2025-10-30
Cursor 2.0的一些有趣的新特性
2025-10-30
Anthropic 发布最新研究:LLM 展现初步自省迹象
2025-10-30
让Agent系统更聪明之前,先让它能被信任
2025-10-30
Rag不行?谷歌DeepMind同款,文档阅读新助手:ReadAgent
2025-10-29
4大阶段,10个步骤,助你高效构建企业级智能体(Agent)
 
            2025-08-21
2025-08-21
2025-08-19
2025-09-16
2025-10-02
2025-09-08
2025-09-17
2025-08-19
2025-09-29
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