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蚂蚁集团Ling 2.0突破大模型效率瓶颈,用1/32激活比例实现7倍推理加速,开启稀疏智能新时代。核心内容: 1. 稀疏MoE架构设计:仅激活3.5%专家网络实现万亿参数规模 2. Ling Scaling Laws方法论:通过风洞实验预测最优模型配置 3. 稳定机制创新:Sigmoid路由+共享专家保障超大规模训练稳定性
在这个“模型越大越好”的时代,蚂蚁集团却走出了一条反向思路——让模型变得更聪明,而不是更臃肿。
最近,蚂蚁集团的 Inclusion AI 团队正式发布了 Ling 2.0 系列模型——一个以“推理优先(Reasoning-First)”为核心设计理念的稀疏 MoE(Mixture of Experts)语言模型家族。它最大的特点是:参数总量可以从 160 亿一路扩展到 1 万亿,但每个 Token 的计算量几乎不变。
听起来有点像魔法?但这其实是一套非常系统的工程哲学:每一次激活(Activation)都必须带来推理能力的增强。
在 Ling 2.0 的架构中,核心是一个 稀疏专家混合层(Sparse MoE Layer)。
每一层都包含:
每处理一个 Token 时,路由器会从 256 个专家中选择 8 个激活,再加上始终开启的共享专家,总共 9 个专家参与计算——这只占全部专家的 **约 3.5%**,也就是 1/32 的激活比例。
这种稀疏激活机制,让模型在训练与推理时仅使用极小一部分网络,却能保持完整的参数规模。 根据蚂蚁团队的测试,相比等规模的稠密模型,Ling 2.0 的效率提升约 7 倍。
更关键的是,这种稀疏策略在 16B、100B 到 1T 三个版本中都能保持稳定表现:
这意味着:在算力成本几乎不增加的情况下,模型的推理与知识容量仍在稳步增长。
以往大模型架构的选择常常依赖反复实验和调参。 但蚂蚁团队采用了更科学的路径——通过“Ling Scaling Laws”自动推导出最优设计。
他们建立了一个叫 “Ling 风洞(Ling Wind Tunnel)” 的验证体系:
结果显示,1/32 激活比例、256 个路由专家 + 1 个共享专家的配置,在从 16B 到 1T 规模间都是最优解。
这一方法论,让团队无需“试错式”地烧掉 GPU 集群,就能提前预测模型表现,极大降低了超大规模模型的试验成本。
此外,Ling 2.0 的底层还引入了几项稳定机制:
简单来说,Ling 2.0 不只是“更大”,而是“更有规律地变大”。
Ling 2.0 的训练管线同样颇具匠心。
它不是一味地堆数据,而是循序渐进地将“推理能力”与“长上下文”结合:
这种“早期引入推理、逐步拉长上下文”的策略,让 Ling 系列在数学、代码、逻辑推演等场景中表现异常稳定。 相比许多后期才添加推理数据的模型,Ling 2.0 在深度思考能力上明显更自然、更连贯。
在模型对齐(Alignment)环节,蚂蚁团队引入了一种独特的“双路径”方案:
这种“分层对齐”的做法,使 Ling 2.0 在推理性能不牺牲的前提下,回答既高质量又更贴近人类偏好。 特别是在数学推理、代码生成、指令跟随任务上,表现接近同级别闭源模型。
万亿规模模型的最大难题,不在算法,而在训练成本与硬件利用率。 蚂蚁的工程团队在这里玩出了一整套系统级优化:
这些系统堆叠,让 1T 参数规模的训练真正“落地”。 也就是说,Ling 2.0 不只是一个模型,更是一套 “可复用的万亿级训练系统栈”。
最终评测显示:
更关键的是——这些性能的提升并非来自增加算力,而是源自稀疏激活、科学架构选择和高效系统工程的协同作用。
蚂蚁集团的 Ling 2.0 向业界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
大模型不一定要更“密”,也可以更“聪明”。
未来,当其他机构还在比拼显卡堆叠时,这类“固定稀疏+推理优先”的架构,或许会成为更主流的道路。
从 GPT 到 Claude,再到如今的 Ling 2.0,我们正在见证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模型的竞争,不再是谁更大,而是谁更会“思考”。
Ling 2.0 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团队在超大模型工程、推理能力建模与训练体系化优化上的全面突破。 它不仅是一个模型,更像是一个信号——未来的智能,不在算力极限,而在结构智慧。
关注我们,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11-01
AI心理咨询师新突破:TheraMind引领长期治疗新范式及知识增强AI应用探讨
2025-11-01
基于本地LLM构建AI驱动的日志分析系统
2025-10-31
Opera One升级内置AI 迎来智能助手新纪元
2025-10-31
LangExtract——大模型文本提炼工具
2025-10-31
用户测评|DeepSeek-OCR,你用了吗?
2025-10-31
从Palantir智能化技术路线看AI时代企业级架构平台的核心战略位置
2025-10-31
OpenAI 公开 Atlas 架构:为 Agent 重新发明浏览器
2025-10-31
Palantir 本体论模式:重塑企业 AI 应用的 “语义根基” 与产业启示
2025-08-21
2025-08-21
2025-08-19
2025-09-16
2025-10-02
2025-09-08
2025-09-17
2025-08-19
2025-09-29
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