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AI落地真相:2C不赚钱,2B风险高,机会藏在哪里?

发布日期:2025-09-01 10:04:15 浏览次数: 1526
作者:多模态智能体

微信搜一搜,关注“多模态智能体”

推荐语

AI正在改变商业格局,但盈利机会藏在垂直细分领域。本文揭示2C与2B市场的真实状况,并指出个人创业者的黄金赛道。

核心内容:
1. 国内外大模型落地现状与盈利困境分析
2. 个人/小团队最值得关注的AI创业机会
3. 未来1-5年AI发展的关键趋势与行动建议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你发现了吗?AI 正在从一个“热词”变成一种“日常”。

从去年到今年,大模型不再只是发布会上的炫技演示,也不再是朋友圈里的猎奇谈资——它正悄无声息地钻进你的工作流、你的手机、甚至你公司的采购清单里。

但奇怪的是:

一边是巨头疯狂布局、企业纷纷采购;

一边却是很多 AI 创业项目迟迟无法盈利。

钱,到底被谁赚走了?

机会,到底藏在哪里?。

一、大模型落地的现在是什么样子

国外:

  • 大厂普及很快 —— 很多世界 500 强企业已经把 ChatGPT 或类似能力纳入采购;微软、苹果、谷歌都在把大模型能力嵌进操作系统和核心服务。

  • 芯片端(以英伟达为代表)热度持续,资本与市场规模都很大。

国内:

  • 政府、国企、央企把“搞 AI”当作正式任务推进,基础模型、标杆项目采购热度高(很多单位在找示范项目)。

  • 有研发能力的民企在内部升级、招人扩张;没有研发能力的企业普遍用 AI 工具提效,意识领先的开始把 AI 当成盈利手段或外包合作方向。

整体观察:

  • 2C(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很多项目还很难持续盈利;2B(面向企业)的机会和风险并存。

  • 趋势:大模型把能力普及了,但真正赚钱的,是把大模型嵌到具体、狭窄、行业化的场景中

二、创业机会在哪里?

投资与市场的共识总结:

不要再想着造基础模型(除非你已经站在独角兽顶端)。

硬科技(具身智能、智能眼镜等)投头部。

AI 应用看人、看背景、看渠道、看商业模式:能出海、有顶级背景或已初步跑通商业模式的可以谈钱;踩在大厂覆盖范围内的就很难。

最值得个人/小团队关注的机会:

把大模型能力落到很小、很深、很明确的需求上 —— 谁也不会为 5,000 人写一个软件,但只为 5,000 人把体验做到极致,每月收 10 元,那就是稳定可观的收入(一个人+AI 完成很现实)。

优点:大厂不愿做、产品复杂度低、用户愿付费、维护成本可控。

三、1–5 年的靠谱预测

  1. 私人助理(类似 Siri / Copilot)会成为核心入口。用户习惯从专门的 App 切换到“对话式私人助理”。

  2. 操作系统式生态弱化,私人助理生态抬头(助理把用户和服务连接起来)。

  3. 私人助理不会自己完成所有事:它会把很多任务外包给千万个 Agent(提供专业能力的小服务)。

  4. Agent 的价值来自:独特数据、专属工作流、调好的 prompt、私有知识库、以及能让助理放心外包交付的能力。

如果你有行业里的独特数据或工作流,做 Agent、做插件、做私人助理可调用的能力,是长期可行的方向。

四、怎么找机会?

划重点:从你最熟悉的行业找机会。别把大模型当作要造出全新行业的“killer app”,它更像是蒸汽机:让现有行业效率大幅提升。

三条铁律:

  1. 别轻易转行 —— 你熟悉的行业是你的护城河。

  2. 做“三懂”人才懂业务 + 懂 AI + 懂编程(至少两项,最好三项)

  3. 从你身边的渠道开始:先想好“到哪儿去找 100 个种子用户”。

寻找真实需求的两个方法:

  • 5 why 法:不停问「为什么」,把表面需求拆到根因。

  • 躬身入局法:亲自做一遍业务(或做学徒式观察),比问用户更能发现痛点。

行动建议:找三位你熟悉且付费能力强的目标用户,约饭聊业务。聊完立刻做一个最小可行的 Demo。

五、独立开发者(Indie Hacker):为什么这波比以往更香?

成功的例子说明:一个人或小团队,借助云服务和大模型能力,可以把产品做得足够好并稳定变现。独立开发的核心优势是速度、灵活、成本低。

环境利好:

  • 云计算 + API 化大模型 + 开源生态 = 以前需要大团队才能做的事,现在一人也能做。

  • 用户对垂直场景的需求多,很多场景大厂不想深耕。

但别冲动:独立开发并非只有浪漫。下面是现实的对比表:

  • 收入:不稳定 vs 稳定

  • 时间:自由 vs 受限

  • 抗风险:弱 vs 强

  • 为谁负责:客户+自己 vs 团队+老板+客户+自己

真正“香”的状态,是把个人利益和客户利益一致化(用户持续付费,把你的收入和客户价值绑定)。

六、独立开发的痛点与对策

痛点一:自律难

  • 建议:做能快速看到反馈的事情,用成就感驱动(把思考控制在 10% 以下,绝大多数靠做)。

  • 实操:写小目标,公开承诺;设惩罚机制;给自己固定的办公场所(家里划出工作区或租个小工位)。

痛点二:起步阶段没收入

  • 如果你现在有稳定收入:建议先做副业,验证后再转全职。

  • 如果没有稳定收入:分配精力,一半找工作一半做独立开发,互为保险。

痛点三:事务性(公司注册、税务、合同)很烦

  • 建议找靠谱代理,先以小规模纳税人起步;把复杂事务外包掉,专注产品和用户。

痛点四:管理兼职人的沟通成本高

  • 薪资尽量与结果挂钩;多面聊/视频沟通;用协作文档与流程图减少返工。

七、到底要不要融资?

别把融资当目标。融资适合两类情况:

  1. 真正需要大量资金去做难以低成本验证的“改变世界”项目;

  2. 模式已经验证,需要钱快速扩张,且投资人能带来渠道或资源。

没有这些,就先不要。很多独立项目靠订阅和小额付费就能活下来。

八、项目启动:立项到首个付费用户

研发流程上的几个变化:

  • 需求阶段先调 prompt、先搭 demo,不动代码就验证可行性

  • prompt 和代码分离,prompt 独立迭代。

  • 用现成的工具快速搭 Demo(不用从零开始打底层)。

  • 趋势:全栈开发+prompt 工程成为常态。

立项三问(首次回答即可):

  1. 真实需求是什么?

  2. 商业模式是什么?(订阅、一次性、按量计费等)

  3. 推广渠道在哪里?(先锁渠道,再定用户与商业模式)

推广渠道决定产品:先明确“在哪里找 100 个种子用户”,再倒推功能与付费策略。别寄希望于广撒网——先把熟人的钱赚到手。

常见商业模式建议:

  • 订阅制最适合 AI 产品(成本按 token 波动,订阅收入更稳定)。

  • 小团队/独立开发优先考虑低烧钱、用户愿付费的模式。

  • 收付方式要早期优先能落地:微信/支付宝周期扣款有门槛,提前评估。

九、如何找到“真实需求”?

  • 5 why:把用户痛点问到根。

  • 躬身入局:亲自体验业务或跟岗观察。

  • 快速 Demo:把最小可行的功能给用户试用,观察行为(比承诺更真)。

  • 付费验证:哪怕收一笔很小的订阅费,也比无偿测试更能验证真实需求。

十、总结

大模型不是简单的“造富神话”,但它会改变每个岗位的工具和边界。对于创业者、独立开发者和公司内的“独立开发者”来说,现在是把行业经验 + AI 能力 + 编程能力结合起来的最好时机。用你熟悉的行业做深、做窄、做有钱愿意付的钱的产品,比空想“颠覆世界”要实际得多。

大模型不是魔法,它更像是一台马力前所未有的引擎。但真正决定你去哪里的,不是引擎本身,而是你的方向盘、你的地图,和你是否真的熟悉那条路。不必追逐“颠覆世界”的英雄叙事。深挖一口井,比铺开万条路更重要。用你熟悉的行业经验 + AI 能力 + 一点点构建能力,去做一个具体而微、却让人愿意付费的产品。祝你,很快收到第一个用户的付款通知。世界从未平等,但工具正在变得平等。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