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Figma Make 如何利用 Claude 大模型实现设计到代码的无缝转换?揭秘其核心技术架构与多模式输入处理。核心内容: 1. 核心驱动技术:Claude 大模型在代码生成和复杂推理任务上的卓越表现 2. 设计数据解析管道:从 Figma 文件提取结构化元数据的三层架构 3. 多模式输入处理:支持设计文件导入、图像上传和自然语言 Prompt 三种输入方式
代码生成的核心离不开大语言模型。 Figma Make 的核心驱动是 Claude Sonnet 4.5(最新版本)和早期的 Claude 3.7 Sonnet 模型。
根据 Figma 的博客说他们选择这些模型的原因在于这两个模型在在代码生成和复杂推理任务上表现最优。
比如在 SWE-bench 验证评估中的顶级表现,能够处理超过 30 小时的复杂多步骤任务,并具有出色的计算机使用能力。
Figma Make 支持使用 Figma 设计文件作为输入,进行提示和应用创作。
这方面的能力来自其多层次的设计数据提取,以此为基础来增强 LLM 的理解能力。其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get_code:提取组件代码结构和变体get_variable_defs:获取所有设计令牌和变量定义get_image:捕获组件截图用于布局理解前面提到,Figma Make 支持多种输入模式,每种都经过不同的处理流程:
我们拿最简单的 Prompt 输入举例,系统将用户 Prompt 与设计上下文结合,通过以下步骤生成代码:
Figma Make 实现了基于位置的精确编辑机制:
go to source 功能快速跳转到控制特定元素的代码当然,不只是 Prompt 编辑,Figma Make 的画布也融合了设计能力,可以让设计师直接在画布上进行元素级的编辑。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其运行环境:基于浏览器的 Node 运行时。
Figma Make 运行在自定义的浏览器 Node.js 运行时环境中,该环境与本地开发环境有重要差异:
也就是说,看起来和本地开发环境一样,导出来也有 package.json 文件,但还是有着不同,这也是你为什么有些提示词不会生效。
当前 Figma Make 主要输出 React 组件(.tsx 文件),使用 Tailwind CSS 作为默认样式解决方案:
@1.2.3),允许运行时动态加载库作为原型开发工具,这些功能和限制足够了,但是如果想把生成的代码用于生产环境,还需要做一些额外的工作来适配你自己的项目配置。
即使作为原型,也不只是一个静态页面就能满足的。 Figma Make 内置状态管理机制来支持复杂的交互:
Figma Make 支持 设计系统 以及 设计库集成,也就是说可以实现完全符合你设计规范的原型应用:
同时用户可将现有 Figma Design 库的组件粘贴到 Make 中作为视觉参考:
同样的,系统会将设计令牌自动映射到代码中,包含:
这样一套组合下来,生成的应用几乎就可以以假乱真。如果是从零开始的项目,你甚至直接对接后端之后就可以上线使用。
Figma Make 作为 Figma 平台的原生组件,默认支持实时多人协作,这也是基于 Web 实现的 SaaS 软件的天然优势。 可以给团队成员带来如下好处:
最新功能 Copy Design 允许将 Make 输出带回设计画布, 也就是说你用 Prompt 生成的应用可以直接在 Figma 设计器中让设计师进行修改:
另外还有一些功能我看看文档看到的,自己也没有使用过,比如 可集成实时数据源:
官网也给出了适合 Make 的 Prompt 最佳实践:结构化 Prompt 设计。
定义了一个有效的 Figma Make Prompt 应包含五个关键维度:
以及如何使用提示词开发一个复杂的项目:分解为可管理的步骤:
最后大家觉得 Make 生成的效果不错,可以把代码下载到本地进行开发,如果用于生产的话, 还是需要一些特殊处理来获得更好的工程特性:
虽然其对于设计的还原度很高,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限制,比如:
Figma Make 非常适合使用了 Figma 生态的用户,特别是对于项目快速上线来说有很大帮助。
你的 设计系统 越完善,一次性生成的代码质量就越高,越符合你的设计规范。
当然,如果你没有使用 Figma 来进行 UI 设计,Figma Make 对你来说就完全不必要。
毕竟我们说到 Make 的设计和优点,都是为其生态服务的。如果没有 Design,对于大家来说也就是一个玩具,还要改造他的代码或者你的项目, 意义不是很大。不如直接用 Claude Sonnet 4.5 来的实在。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11-05
所有的一切都是上下文 - 深入研究Claude体系的感悟
2025-11-05
Claude Skills 自定义实战:提炼会议纪要并推送企业微信
2025-11-05
AI 产品 vs 互联网产品商业化的关键差别
2025-11-05
复杂文档也能一键读懂?PaddleOCR VL + RAG 给出新答案
2025-11-05
什么是CUDA?大模型推理过程中的计算为什么需要它?
2025-11-05
大模型建设难点: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接入与治理
2025-11-05
世界模型|中国企业AI转型的奇思妙想
2025-11-05
它来了!Context Engineering 2.0
2025-08-21
2025-08-21
2025-08-19
2025-09-16
2025-10-02
2025-09-08
2025-09-17
2025-08-19
2025-09-29
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