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Inside Cursor | AI时代管理消失,创造开始

发布日期:2025-11-12 08:03:37 浏览次数: 1558
作者:李阿由

微信搜一搜,关注“李阿由”

推荐语

AI时代,管理正在被重构,未来的公司将是一个高密度、分布式的智能网络。

核心内容:
1. AI如何重写公司底层结构,让传统管理体系失去意义
2. Cursor独特的招人逻辑:全员招聘,构建高人才密度
3. 极简管理与高度信任文化,打造工匠联盟式的工作氛围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一、AI 时代的公司,正在被迫重构
在过去几年里,我亲历了不同类型的公司的组织演化——从高速扩张的创业公司,到流程基建完备的互联网大厂,再到资本和资源密集的车企集团。每一种组织模式,都像是一个时代的镜像:有各自的效率逻辑,也有各自的迟缓与惯性。
而当下的 AI 浪潮,比任何一次技术变革都更激进。它不是简单地“提高效率”,而是在重写公司的底层结构。
AI 让信息流动无限接近实时,让个体具备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传统那种“上级决策、层层拆解、逐级执行”的管理体系正在失去意义。未来的公司,可能不再是一个层级制机器,而是一个高密度、分布式的智能网络:每个节点都在思考、在行动、在自我进化。
如果说互联网大厂代表了工业化信息化管理的巅峰,那么下一代公司可能更像是一群拥有共同理想的“智能体”——高协作、高张力、高速度。

《Inside Cursor》这篇文章由 Brie Wolfson 撰写,她曾在 Figma 和 Stripe 早期共事数年,如今在 Cursor “卧底” 60 天后写下观察记录。她说:“我闻到了当年 Figma 的味道。”

这篇文章讲的,不只是产品,而是一种新的“公司操作系统”。

一、招人逻辑:不找岗位,收集对的人

大多数公司是“有空缺再招人”;Cursor 则反过来:看到对的人,就想办法让他进来。

他们没有传统 HR,招聘是“全员运动”。发现某个用户在社区活跃、写出了惊艳的插件,可能第二天就被创始人直接私信;有人在 Reddit 或 Discord 上深夜调试,他们会顺手约通话、邀请试岗。

创始人曾为招一个德国工程师两次飞去欧洲,为另一个候选人亲自送上咖啡机。听起来疯狂,但这正是他们构建高人才密度的方式——当你相信“人比流程更重要”,公司就不再是流水线,而是创作者俱乐部。

Cursor 早期五十多人中,有五十个曾经创过业。这样的密度,决定了公司能以更小规模完成更复杂的事。

二、信任逻辑:高手不需要扶手

在 Cursor ,管理被压缩到最小。创始人 Aman 每天自己写代码,会议极少,沟通靠拍肩膀。

办公室的楼梯陡而无扶手,Brie 问为什么。回答是:“大家知道怎么上楼。”这句看似玩笑,正是 Cursor 的哲学:高手不需要被管理,信任本身就是制度。

这种信任让新员工快速融入:有人入职 30 小时就直接接触客户。

他们强调 IC (Individual Contributor)文化,鼓励个人承担完整结果。不是“被分配任务”,而是“自己定义问题”。这让 Cursor 更像是一群工匠的联盟,而不是公司机器。

三、工作氛围:在食堂,没人聊天气

Cursor 的办公室简陋,二手家具,旧书堆满墙。但这里弥漫的,不是创业焦虑,而是一种浓烈的智识能量。

中午一起吃饭时,大家讨论的是产品逻辑、模型演化、世界的未来,而不是房价、通勤或天气。创始人 Sualeh 说:“当我们开始聊天气时,说明公司该担心了。”

正是这种持续的思想摩擦,让 Cursor 成为 9-9-6 传闻的来源。没人强制加班,但所有人都被彼此的热情感染。当热爱成为氛围,拼命就不再是一种命令。

四、协作逻辑:摩擦是生产力的一部分

一群高手在同一屋檐下,必然会有冲突。但 Cursor 没有试图“和谐化”,反而让“摩擦”制度化。他们把这种机制叫 Fuzz Session——每当产品即将上线,所有人聚在地下室,集体“找茬”:谁能找到更多 bug、谁能质疑更多假设、谁能挑出更多漏洞。这是他们版的「建设性摩擦」——带着善意的较真。

创始人形容这种状态像披头士录制《Get Back》:一群天才锁在录音室里,不停争论、打断、试错,直到某个瞬间,灵感“啪”地对上。这种“共创的张力”,正是 Cursor 持续高产的秘密。

五、产品哲学:不降地板,只抬天花板

当多数 AI 产品在谈“普惠”“人人可用”时,Cursor 选择了相反方向。他们不想降低门槛,而是提高上限。Cursor 的目标用户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开发者。创始团队认为:“让普通人写代码不会改变世界,让最强的人写出十倍好的代码才会。”

因此,他们的产品、面试、测试都异常艰难。他们相信,只要赢得顶尖开发者的心,就能引领整个生态系统前进。这种“精英化产品哲学”看似傲慢,却是他们保持锋利的原因。

六、使命逻辑:奖品就是工作本身

为什么这群人这么拼?不是为了期权,也不是估值。Brie 发现,在 Cursor 几乎没人谈钱。他们真正兴奋的,是“构建的乐趣”本身。“如果这些人明天退休,他们大概率还会继续做现在做的事。”

“I think it’s because the thing most of them would do if they could retire tomorrow would be whatever they’re doing now at Cursor.” 

他们相信,软件是人类文明的底层接口。每一次优化代码生成的方式,都是在改变世界运行的方式。对他们来说,工作的意义是推动人类“更好地写出世界”。

七、AI 时代:组织在重构,个体在放大

他们在实验一种新型组织方式——以信任代替管理,以摩擦取代共识,以热爱维系秩序。

这种文化听起来稀有,却极具启发,正如作者 Brie 在文末所说:“在 Cursor,我再次闻到了 Stripe 和 Figma 早期的味道。那是一种信念——如果你足够热爱构建,就会用一生去构建。”

AI 时代带来的最大变化,并不是工具的更迭,而是组织形式与个体能动性的重新定义。
当算力与智能逐渐普及,企业的核心壁垒不再是资源或规模,而是“人”,那些能与智能协作、能快速学习、能持续创造的个体。
在这样的新范式下,最强的公司不一定最大,但一定拥有最高的人才密度、最短的信任路径、最强的创造张力。
管理的本质正在从“分工”转向“共创”,从“命令”转向“自驱”。而个体,AI 放大了人的局限,也放大了人的潜能。未来的优秀组织,可能不再像公司,而更像是一群“高能个体的合唱团”:每个人都能独立发声,也能精准和声。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