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AI编程工具解放了生产力,但也让程序员面临"思维懒惰"的危机——当AI接管了代码构思,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还剩什么? 核心内容: 1. AI编程带来的效率提升与思维惰性陷阱 2. 过度依赖AI导致的技术理解空心化现象 3. 平衡工具使用与技术深度的实践建议
刷推特的时候,看到 repoog(做个好人)博主发了一段关于 AI 编程和 Vibe Coding 的看法,说得挺有意思。
他提到一句话我特别认同:“轻率地依赖技术,是一种债务,而不是资产。”这话听起来很朴素,但在这个什么都能扔给 AI 去做的时代,却显得格外清醒。
我们再看一遍这段话:
只有合理地使用技术,让这种技术服务于一个简单、清晰、连贯并且已经被深刻理解的概念时,技术才会成为加速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这一年多,我也不断的在使用各种 AI 编程工具,体验 Vibe Coiding ,说实话,写代码确实更快了,做项目也没以前那么费劲。但是,如果你慢下来去思考,你可能会内心有点恐惧。
为什么会产生恐惧心理呢?并不是工具不好,而是我发现自己正在变懒——遇到问题第一反应不是想清楚怎么解决,而是想着“怎么让 AI 写出来”。就像 repoog 说的,“我不是在带着孩子学 Python,而是把孩子扔给 AI 教了”。说到底,是我自己心态的问题。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心态的变化,什么是都想让 AI 来干,懒惰的一行代码都不想写了,你是不是有这种冲动呢?
现在你要是不会用 AI 写代码,反倒成了落伍。但你有没有发现,越是习惯了让 AI 代劳,越容易对底层逻辑变得迟钝。
以前写一个 API,要通盘考虑参数校验、异常处理、性能优化,现在有了 AI,一句话 prompt,它啪一下就给你写出来。你不会觉得哪里不对劲,但代码总有点“说不出来的毛病”,你一动它,就炸。
更可怕的是,这种“炸”不是 bug,而是你压根不知道它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你用得越多,越像是在接一份外包来的代码。只不过,这个“外包”是你自己下的 prompt,下 prompt 的过程更像是在给自己施魔咒。
我理解 Vibe Coding 的初衷是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在需求表达上,而不是实现细节。
但是,表面上是解放生产力,实际上可能是把程序员变成需求转述员。
看上去是人在主导 AI,实际上呢?你越来越依赖它,它也越来越接手决策。到最后你会发现,代码是它写的,结构是它想的,你只是个微调员。
这种方式是不是高效?短期看是的。但长期看,它对一个团队、一个项目的影响,可能比你想象中复杂得多。
你不再构思系统的结构,不再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写”,那你在项目中的价值,慢慢就变成了“prompt 工程师”——一个更容易被替代的位置。
我们都说“不要被技术控制”,但在真正能偷懒的时候,人真的是很难抗拒的。
AI 编程当然是好东西,节省时间、提升效率、降低门槛。但真正有经验的人会知道:效率不是全部,理解才是核心。很多项目真正的问题从来不在“写不出来”,而在“没想明白”。
AI 可以让你更快地走到一个地方,但那个地方是不是你该去的,不是它说了算。
我不是唱衰 AI 编程工具,相反,我每天都在用它们。但用得越多,越觉得该对它保持一点距离。
真正有经验的工程师,靠的从来不是写得快,而是判断得准、看得远、扛得住复杂。
AI 能做很多事,但有些决定,终究还是要人来做的。
如果你也用 AI 写代码,不妨问问自己:
如果你发现答案是“是”,也别焦虑。只是提醒自己:别把思考的主导权交出去太快。
我们可能正在经历一次技术身份的重构,而不是简单的工具升级。最后,我送给大家一句我特别喜欢的话,就像 Jim Collins 在《从优秀到卓越》里说的那句:技术是加速器,不是方向盘。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8-25
2025-07-11
2025-06-05
2025-07-30
2025-06-09
2025-07-23
2025-06-17
2025-06-11
2025-07-22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