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AI浪潮下,普通人如何避免“学了白学”?掌握框架思维,从用户到从业者逐步升级你的AI技能树。 核心内容: 1. AI浪潮的本质解读:技术与产业的双向融合 2. AI项目与传统软件的核心差异对比 3. 四层级AI知识体系搭建路径(工具使用→模型研发)
最近在学 AI 时,被老哥一句话点醒:“先搭框架再填细节,不然就是乱学。”
这让我想起做网络安全时的误区 —— 总试图造一个“终极全景图” 覆盖所有信息,结果反而成了 “花名册”,越看越乱。
学 AI 也是如此:没有框架,学的都是碎片;没有细节,框架只是空壳。
今天就聊聊:AI 浪潮下,普通人该怎么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避免 “学了白学”?
“AI 不是突然颠覆行业,而是像水一样慢慢渗透”,本质是技术与产业的融合过程。传统业务团队通过AI技术提效,AI团队用KnowHow的理解赋能传统业务,双向奔赴过程中完成了工作模式的迭代,其中淘汰掉一部分人,新增了一部分岗位,也有人因为 “会用 AI 解决问题” 被提拔,技术迭代历来如此。
从用户角度来说,这个融合代表了普通人能用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对于职场人士来说,这个融合代表两端向中间挤压的过程,掉队意味着淘汰,要尽快调整心态,核心是 “适应规则” 而非 “对抗变化”。
传统软件时代,工程化能力是 “人力施工队”(开发、部署、维护),业务理解能力是 “设计师”(需求、业务逻辑、体验) ,两者结合就能做出可用软件。
AI 时代,工程化能力升级成“机器人建造师”,得搞定AI 模型工程、算力调度、模型部署;业务理解能力升级成“机器人设计师”,得清楚AI能创造什么价值、在哪里创造新价值;而优质数据则是AI 的“能源”,缺少优质数据,AI 应用就是“破铜烂铁”。
从AI用户和AI从业者的角度,基本就是下面这张图的框架,基于这个框架去细化就行了。
这里有几个观察。
其实对普通人来说,前两个层级足够应对职场需求,企业业务线负责人、AI负责人、垂直领域开发者需要在第三个层级有自己的理解,成为一个2.5级的小专家,重点是 “先会用,再学深”,到了这一步,就已经充分享受到AI浪潮的红利了。
最后,AI分类不是目的,普通人不用追求 “终极全景图”,能帮我们“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建立起自己对AI的框架认知。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7-28
2025-08-06
2025-06-12
2025-06-23
2025-06-18
2025-06-08
2025-06-09
2025-06-08
2025-06-30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