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AI已成零售业生存关键,90%企业已应用但仅少数实现20%增长。本文揭秘AI如何真正提升营收与降低成本。核心内容: 1. AI在零售业的核心价值:营收增长与成本降低的双重效益 2. 生成式AI的规模化应用与三大高价值场景 3. 零售企业实现AI落地的关键策略与未来机会
这句话,几乎戳中了当下零售和快消(CPG)行业的痛点。
你可能没注意到:当你在电商平台收到 “刚好想买” 的推荐,当超市货架永远有你常买的牛奶,当快递比你预估的早到 1 天 —— 这些背后,都是 AI 在发力。
最新的行业信号已经很明确:AI 不再是 “加分项”,而是 “生存项”。90% 的零售企业已经把 AI 用在运营里,但真正能靠 AI 实现营收增 20%、成本降 20% 的,却只有少数。
今天我们就拆解:零售和 CPG 行业的 AI,到底在赚什么钱?怎么落地?未来还有哪些机会?
很多人聊 AI,总喜欢说 “未来感”,但零售行业的老板们最务实:AI 能不能帮我多赚钱、少花钱?
答案是:能,而且效果远超预期。
先看一组数据:80% 的零售企业用 AI 后,年营收明显增长;其中 25% 的企业,营收直接涨了 20% 以上。更狠的是成本端 ——94% 的企业说 AI 帮他们降了运营成本,近 3 成企业成本降幅超 20%。
这不是 “虚头巴脑” 的效率提升,而是真金白银的改变。
比如某快消品牌,以前靠 “经验” 预测销量,旺季常断货、淡季堆库存,资金周转慢得要命。后来用 AI 分析区域消费习惯、天气、促销活动等数据,需求预测准确率提了 40%,库存周转速度快了 30%,一年下来成本直接省了 22%。
还有某连锁服饰店,用 AI 做门店库存管理:哪些款在南方卖得好,哪些款适合北方的秋季,AI 提前一周就能算出来,再动态调整补货节奏。结果就是,断货率降了 50%,客户复购率涨了 18%。
这些案例的底层逻辑其实很简单:零售的核心是 “供需匹配”,而 AI 刚好能把 “模糊的经验” 变成 “精准的数据决策”—— 你不用再猜客户想要什么,AI 帮你算出来;你不用再赌库存多少,AI 帮你控好量。
如果说普通 AI 是 “优化工具”,那生成式 AI 就是 “生产力加速器”。
现在 82% 的零售企业,要么在用生成式 AI,要么在测试。但和 2023 年比,今年的落地节奏完全不一样了 ——2023 年只有 24% 的企业愿意用第三方生成式 AI 工具,2024 年这个比例直接冲到了 50%。
为什么?因为大家发现:自己搭生成式 AI 模型,又贵又慢;不如用现成的行业工具,拿来就能做营销内容、写广告文案、甚至做客户分析。
生成式 AI 的落地,主要集中在三个 “高价值场景”:
第一个是营销内容生成。60% 的零售企业在用它做图文、视频、甚至短视频脚本。某美妆品牌以前做一支产品宣传视频,要找 agency 拍 3 天,成本 2 万;现在用生成式 AI,输入产品卖点和风格要求,2 小时出 3 版初稿,修改后当天就能上线,成本省了 70%,转化率还提了 40%。
第二个是预测分析。44% 的企业用它优化 “客户下一步需求”—— 比如你在电商平台买了婴儿奶粉,AI 会预测你 3 个月后可能需要婴儿湿巾,提前推相关优惠,复购率自然涨得快。
第三个是个性化广告。42% 的企业用它做 “千人千面” 的广告:同样一款洗发水,给 “油头用户” 推 “控油 72 小时”,给 “烫染用户” 推 “修护受损发质”,广告点击率比以前的 “一刀切” 高了 50%。
但要注意:生成式 AI 不是 “万能药”。现在企业最担心两个问题:数据隐私(60% 的企业怕客户数据泄露)和成本(57% 的企业纠结 “规模化后要花多少钱”)。所以落地时,优先选能保障数据安全的第三方工具,别盲目自建。
零售和 CPG 行业,有个绕不开的 “老大难”—— 供应链。
过去 5 年,疫情、物流波动、客户需求变快,让供应链越来越难管。今年有 59% 的企业说:“供应链挑战比去年更严重了。”
但有意思的是:82% 的企业都计划明年增加供应链 AI 的投入。因为他们发现:AI 是解决供应链 “不确定性” 的最好办法。
供应链 AI 的核心,就做两件事:降成本、稳体验。
先看降成本。某零食品牌用 AI 优化物流路线:以前从仓库到门店,靠人工规划路线,常绕远路、空车返程;现在 AI 实时分析交通、订单密度,规划最优路线,物流成本降了 15%,还省了 20% 的燃油费。
再看稳体验。客户最烦的是什么?断货、送货慢。某生鲜平台用 AI 做 “需求预测 + 库存调配”:比如周末暴雨,AI 会预测 “蔬菜需求会涨 30%”,提前从周边仓库调货,断货率降了 58%,客户投诉少了 35%。
而所有供应链 AI 应用里,需求预测是最关键的 ——82% 的企业明年会重点投这个。因为只要能算准 “卖多少”,库存、物流、采购就能跟着顺,供应链的 “堵点” 自然就通了。
还有个新趋势:物理 AI + 机器人。比如 29% 的企业会投 “拣货机器人”,在仓库里自动拣货、打包,效率比人工高 3 倍;24% 的企业会用 “智能叉车”,不用人开,就能把货物运到指定位置,还不会出错。
虽然 AI 的好处多,但落地时,企业还是会踩坑。
现在零售企业最头疼三个问题:
第一,缺 “可解释的 AI 工具”(33% 的企业)。比如 AI 推荐了一款产品,但没人知道 “为什么推荐”,万一出问题,都不知道怎么调整。
第二,缺 AI 人才(31% 的企业)。招个数据科学家难,留住更难。
第三,缺预算规划(28% 的企业)。不知道 “该花多少钱”,怕投了没效果。
怎么破局?给三个小建议:
1.人才不够,工具来凑。别执着于 “自己养团队”,优先用第三方成熟工具 —— 比如做营销内容,用现成的生成式 AI 平台;做需求预测,用行业专用的供应链 AI 系统,成本比自建低 60%,还不用养技术团队。
2.先建 “简单的 AI 治理”。52% 的企业说 AI 治理很重要,但只有 46% 的企业有正式的治理政策。其实不用一开始就搞复杂,先定个 “AI 使用规范”:比如客户数据不能上传到公共 AI 工具,AI 决策要有人工复核,慢慢完善。
3.从小场景试错。别一上来就 “全公司推 AI”,先选一个小场景 —— 比如用 AI 优化门店库存,跑通后再扩到供应链、营销,风险小,见效快。
看完这些,你可能会问:“现在做 AI,还来得及吗?”
答案是:来得及,但要快。
因为现在 97% 的企业都计划明年增加 AI 投入,再过 18 个月,AI 就会从 “竞争优势” 变成 “行业标配”—— 就像今天的扫码支付一样,你不用,就会被淘汰。
而未来的 AI,还有两个大机会:
一个是Agentic AI(智能体) :以后 AI 能自己做决策 —— 比如客户投诉了,AI 自动判断问题、给出解决方案、甚至跟进后续,不用人插手,效率会再提一个档次。
另一个是物理 AI:机器人会越来越多 —— 比如无人超市的自动 checkout、仓库里的无人搬运车,零售会变得更 “无人化”,但体验会更好。
所以,不管你是零售老板,还是快消从业者,现在要做的不是 “等”,而是 “动”:先找一个小场景试 AI,跑通价值,再慢慢扩。
如果你身边有做零售、快消的朋友,把这篇文章转给 TA——AI 不是未来的事,是现在就要抓的事。毕竟,行业的红利,永远属于先行动的人。
文中数据及洞察均来自最新零售/消费品行业报告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9-07
从增量优化到指数级变革:一份关于B2B营销AI实践的深度诊断与转型路线图
2025-08-29
{标签科学}AI Open了新场景,新增量
2025-08-29
AI赋能品牌节点营销:碎片化时代提升创意与效率的策略
2025-08-28
GEO(生成式引擎优化)在20大重点行业的应用与解决方案
2025-08-21
如何用 AI 做营销:问题不是如何提效,而是底层打法变了
2025-08-13
独家|阿里上线AI试衣App“Lookie”,可生成个人数字形象
2025-08-11
GEO 如何帮助企业获客
2025-08-10
AI搜索时代,品牌如何“被看见”?GEO:从流量焦虑到答案权威的战略跃迁
2025-06-24
2025-06-12
2025-06-19
2025-06-26
2025-08-05
2025-08-13
2025-08-28
2025-06-15
2025-08-10
2025-07-18
2025-06-26
2025-06-15
2025-06-03
2025-05-29
2025-05-26
2025-05-22
2025-05-21
2025-05-18